天南地北邵阳人网欢迎您!今天是
   
    
  
民风民俗
戏曲杂艺
文物古迹
方言土话
邵阳文学
邵阳姓氏寻根
宝庆文化研究
文化资讯
中华传统文化
专栏作者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图片信息
老乡企业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天南地北邵阳人 >> 宝庆文化 >> 中华传统文化 >> 正文
佛教常识问答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来源:中华助学网   更新时间:2011-4-9 15:02:06  【字体:

问:什么是佛教?
答: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

问:“法”是什么意思?
答:“法”字的梵语是达磨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轨则,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例如水,它保持着它的湿性,它有水的一定轨则,使人一见便生起水的了解;反过来说,如果一件东西没有湿性,它的轨则不同于水的轨则,便不能生起水的了解。所以佛教把一切事物都叫做“法”。佛经中常见到的“一切法”、“诸法”字样,就是“一切事物”或“宇宙万有”的意思。照佛教的解释,佛根据自己对一切法如实的了解而宣示出来的言教,它本身也同样具有“任持自性、轨生物解”的作用,所以也叫做法。

问:佛是神吗?
答:不,佛不是神。他是公元前六世纪时代的人,有名有姓,他的名字是悉达多Siddhārtha,他的姓是乔达摩Gau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问:为什么称他为佛呢?佛的意义是什么?
答: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③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

问:除释迦牟尼外,有没有另外的佛?
答:佛教认为过去有人成佛,未来也会有人成佛,一切人都有得到觉悟的可能性,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问:如来佛是不是释迦牟尼,还是另一人?
答:“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tathāgata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ā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Yathābhūtam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如释迦牟尼佛,可以称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佛,可以称阿弥陀如来。

问: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同一个人吗?
答:不是。阿弥陀佛是另外一个世界上的佛。阿弥陀佛是梵语Amitābha的音译,意义是“无量的光明” 。

问:“南无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读起来是“那摩佛”?
答:“南无”是梵语Namo的音译,念成“那摩”,是保持原来古代的读音。现代广东、福建一部分地区,仍保持这个古音,它的意义是“敬礼”。今天印度人相见,互道“那摩悉对”,就是说:“敬礼了”。

 

问:释迦牟尼的一生可以简略介绍一下么?
答:可以。释迦牟尼的时代,约当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正是我国春秋时代,与孔子同时。他是当时迦毗罗国Kapilavastu国王的长子,父亲名净饭Suddhodana,母亲名摩耶,在树下休息的时候,生下了悉达多王子。

问:“三宝”是什么?
答:佛陀是佛宝,佛所说的法是法宝,佛的出家弟子的团体--僧伽sangha是僧宝。称之为宝,是因为它能够令大众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是极可尊贵的意思。佛初转x,乔陈如等五人都归依佛,出家为弟子,于是形成了僧伽。所以说,从那时起开始具足了三宝。

问:中国佛教什么时候开始有自己的出家佛教徒的?
答:中国很早就有了本国出家佛教徒,汉明帝听许阳成侯刘峻出家是最早的记载。 但最初那些僧人仅是从师出家,剃除须发,照戒律生活,还没有受戒的制度;到 公元250年来自中印度的昙柯迦罗在洛阳白马寺正式建立戒坛传戒,中国才开始 有了如法的比丘。由于没有外国比丘尼到来,最初女人出家为尼的也只是剃发罢 了;稍后从大僧受戒,还不具备完全的受戒制度。到公元429年,由斯里兰卡先 后来了以铁萨罗为首的十九位比丘尼,才使她们的受戒具备完全的条件;从此, 中国才有了如法如律的比丘尼。

问:佛经的翻译始于何时?
答:佛教在中国的弘传是和佛经的翻译事业分不开的。最早的翻译,前面已经提 到,摩腾、竺法兰在汉明帝时开始翻译过《四十二章经》,据说还有一些别的经。 这就是最早的翻译。

问:中国佛教有哪些宗派,可否请简单介绍一下?
答:过去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 现在流行的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 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 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 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问:这八宗各有哪些不同的主要宗义,想请您简略地分别介绍一下。首先请问,三论宗为什么要叫“三论”宗,它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答:此宗主要依据鸠摩罗什译的《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研究传习 而形成的宗派,因为是依据中观派三《论》立的宗,所以叫做三论宗。它的教义 以真俗二谛为总纲,以彻悟中道实相为究竟。

问:什么叫五时?
答:此宗把释迦如来所说的经教,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称为五时教,就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五时的名称都是佛经的名称,主张佛陀所说的经教不出这五个时期的范畴,所以叫五时。

问:什么是八教?
答:此宗从教理的内容上把佛教分为浅深不同的四个级别,就是藏教、通教、别 教、圆教,称为“化法四教”。藏教是声闻小乘教;通教,通前小乘,通后大乘, 通大小乘的大乘初级名为通教;别教是纯大乘教,但分别诸法各别有碍名为别教; 圆教是大乘圆融无碍、圆满无缺的法门称为圆教。藏、通、别、圆就是以从浅至 深为次第的四教。此宗又从佛陀说法的机感不同,将佛的教法分为顿、渐、秘密、 不定四种,称为“化仪四教”。

问:禅宗的教义是什么?禅是什么意思?

答:禅是禅那dhyana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 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 禅宗。禅的种类很多,有声闻禅、有菩萨禅、有次第禅、有顿超禅。禅学方面, 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特起,那就是所谓“教外别传”的禅宗。这个宗所传习的,不 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

问:净土宗的宗旨教义是什么?
答:此宗是依《无量寿经》等提倡观佛、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 旨而形成的宗派,所以名为净土宗。此宗分佛陀说的法门为二道,即难行道和易 行道。并说别的宗依戒定慧修六度万行,需经三大阿僧祗劫为难行道;说修净土 法门一生至诚念佛,临命终时,仗承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安养净土永不退转为易 行道。因此,此宗主张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

问:戒律都有哪些内容?
答:简单的说:戒律有声闻戒、有菩萨戒,这里所讲的律宗,是依声闻律部中的 《四分律》,由终南山道宣律师一系所立的律宗。就戒条戒相说,有五戒、十戒、 具足戒之分。五戒是出家,在家佛弟子共持的戒;十戒、具足戒是出家弟子的戒, 这些在前面己经叙述,这里不多重复。各部律藏不只是戒相和制戒因缘,更大的 部分是僧团法规、各种羯磨法会议办事、出家法、授戒法、安居法、布萨法、衣 食法,以及日常生活小事,都有详细规定。因为时代的关系,环境的不同,许多 戒律的规定,早已废驰不行了。菩萨戒有在家菩萨戒,出家菩萨戒。出家菩萨戒 如《梵网戒经》有十重四十八轻戒,在家菩萨戒如《优婆塞戒经》有六重二十八 轻戒。又总摄菩萨戒为三聚,三聚是三类的意思,称为三聚净戒。一是摄律仪戒, 是戒相,是“诸恶莫作”;二是摄善法戒,是“众善奉行”;三是饶益有情戒, 是“利益一切众生”。中国主要是大乘佛教,所以这里也简单提一提菩萨戒律。 以上是大小乘戒律的内容。

问:密宗的教义是什么?
答:八世纪时印度的密教,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传入中国,从此修习传授 形成密宗。此宗依《大日经》、《金刚顶经》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本尊法。此宗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

问:什么是菩萨行?
答:菩萨行总的来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以救度众生为己任的。修学菩萨 行的人不仅要发愿救度一切众生,还要观察、认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无我的, 要认识到整个世间,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种不断发生发展、无常变化、 无尽无休的洪流,这种迅猛前进的滚滚洪流谁也阻挡不了,谁也把握不住。 菩萨觉悟到,在这种无常变化的汹涌波涛中顺流而下没有别的可做,只有诸 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样才能把握自己,自度度人, 不被无常变幻的生死洪流所淹没,依靠菩萨六波罗蜜的航船,出离这种无尽 无边的苦海。《华严经》说,菩萨以“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 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又说,“是故菩提 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所以,只有利他才能自 利,这就是菩萨以救度众生为自救的辩证目的,这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世界观 和菩萨行的人生观的具体实践,这也是人间佛教的理论基础。

问:什么是六波罗蜜?
答: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六种就叫六波罗蜜,也叫六度。这六 度是菩萨万行的纲领。

问:请略解说六波罗蜜的内容和意义。
答:根据佛陀的教导,修学菩萨行的佛弟子,不但不贪求分外的财物,还要以自 己的财法施给别人,这叫布施;一切损害别人不道德的行为严禁去作,这叫 持戒;不对他人起嗔害心,有人前来嗔害恼我,应说明情况,要忍辱原谅, 这叫忍辱;应该作的事情要精勤努力去作,这叫精进;排除杂念,锻练意志, 一心利益众生,就叫静虑;广泛研习世出世间一切学问和技术,就叫智慧。 这六种法门通常也叫作六度。这六件事做到究竟圆满就叫波罗蜜,波罗蜜意 为事究竟,也叫到彼岸,古译为度。佛陀叫弟子依这六波罗蜜为行动准则以 自利利人,就叫菩萨行。菩萨以此六波罗蜜作为舟航,在无常变化的生死苦 海中自度度人,功行圆满,直达涅槃彼岸,名为成佛。菩萨成佛即是得大解 脱、得大自在,永远常乐我净。这就是大乘佛教菩萨行的最后结果。菩萨成 佛之前,学佛度众生,以度众生为修行佛道的中心课题,成佛之后还是永远 地在度众生,这就是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菩萨行的人间佛教的意义在于: 果真人人能够学菩萨行,行菩萨道,且不说今后成佛不成佛,就是在当前使 人们能够自觉地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行,积极地建设起助人为乐的精神文明, 也是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何况以此净化世间,建设人间净土!

问:皈依的意思:

皈依的意思是:身心归向它、依靠它。皈依三宝的人是佛教徒或称佛弟子。“皈依”也可以写成“归依”,“皈”与“归”的读音和意义相同。

皈依乃佛教徒之 基础入门。所谓内道、外道之差别在于有无皈依三宝。皈依为皈投或依靠之意,也就是希望投靠三宝的力量而得到保护与解脱。三宝指佛、法、僧:佛为觉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

皈依因心态的不同可分为上、中、下三士道。下士道的皈依心态,是为自己能从三恶道及今生所有的痛苦与死亡的恐惧中得到保护与解脱。中士道的皈依是指声闻众与阿罗汉们的皈依心态而言,他们的心态是为自己今生能自六道轮回的痛苦中解脱、得到安乐而求皈依。上士道的皈依在心态上,不但自己要求解脱,而且是为了利益所有一切众生而皈依。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温馨提示:匿名发表不需要注册.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A天南地北邵阳人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帮建网站  |  友情链接  |  网站盟联 | 免责声明

       电话:0731-4129945    QQ:768754732    邮箱:768754732@qq.com  湘ICP备15003355号-2    技术支持:长沙鼎誉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