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邵阳人网欢迎您!今天是
   
    
  
民风民俗
戏曲杂艺
文物古迹
方言土话
邵阳文学
邵阳姓氏寻根
宝庆文化研究
文化资讯
中华传统文化
专栏作者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图片信息
老乡企业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天南地北邵阳人 >> 宝庆文化 >> 宝庆文化研究 >> 正文
[组图]洞口的祠堂文化
作者:赵勇 邹宗…  编辑:admin  文章来源:邵阳日报   更新时间:2010-8-11 16:16:07  【字体:

作者:图/邹宗德 文/赵勇 邹宗德 来源:邵阳日报
 
 
    杨氏宗祠
 
    曾氏宗祠
 
    萧氏宗祠

    在雪峰山脉东麓双壁对峙的峡谷之中 ,平溪江蜿蜒东去。在江水穿过如洞的峡口而出时 ,形成一大深潭 ,名曰“洞口潭”,后演变为“洞口塘”,洞口之名即源于此。洞口山清水秀 ,果香林密 ,拥有山水风光 、历史名人 、文物古迹 、绿色生态 、宗教朝圣 、民俗风情等六大旅游资源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这里的祠堂文化。
    祠堂是生活在一个或几个村落一个姓的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是古代宗法族权制度的缩影。祠堂一般分为宗祠和家祠。
    宗祠是阖族人祭祀先祖的地方 ,家祠是家人祭祀近代祖先的场所,一般不出五服。解放后祠堂基本上改成了贫民住房 、供销社 、学校、仓库 、牛栏等 ,文化大革命中更是毁坏殆尽 ,宗祠已成为人们记忆中的风景。不过 ,在洞口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令人惊喜地看到 ,这里还保存着数十座结构完整 、美仑美奂的宗祠建筑群。该县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景点中 ,宗祠就达19座 ,有肖 、杨 、张 、王、刘 、尹 、李 、黄 、吴 、廖 、卿 、谭 、曾等13个姓氏 ,且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比较集中 ,大多离县城不远 ,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点缀某一姓氏相对集中居住的院落或村寨 ,古意凝重的风格让人沿着时光隧道追溯到了明清时代的田园风光。
    洞口宗祠的选址都十分讲究风水,大多依山傍水而建,风景优美,如位于石江镇双江村的江阴候祠(钟元帅庙)坐落于山水相连的龙聚山头,紧濒资水上游平溪江与西洋江汇合处,襟衣带水,环境绝佳;江潭村王氏宗祠(王元帅宫)位于黄泥江东岸;江洲村刘氏宗祠也位于黄泥江边;黄桥镇龙潭铺卿氏宗祠位于赧水河畔;风景最佳的要属萧氏宗祠(兰陵会馆),它位于洞口镇城区西南平溪河中伏龙洲上,洲上古木参天,四面环水,祠堂壮丽的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水波荡漾,摇曳生姿。伏龙洲下游不到500米,即有风光旖旎的回龙洲。两洲隔桥相望,更有高耸入云的文昌塔临岸呼应。往上游西顾,是巍峨的雪峰山脉,青翠如黛。山、水、桥、塔构成一副典型的江南风景画卷。据洞口县文物部门考证,洞口现存的数十座宗祠,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的各个历史时代,时间跨度400多年。虽然建筑的时代不同,但其建筑风格变化不大。宗祠的总体布局一般采用对称的方式— — — 以大门为中轴线左右对称,纵深发展,多则前后五进,少则三进,一般依次为大门、戏台、正殿(礼堂)、后殿(祖先堂),两侧建有厢房、钟鼓楼及附属建筑。如山门尹定     公祠为三进两横砖木结构四合院,中轴线上依次为月台、门楼、戏楼、内坪、礼堂、天井、寝堂,两侧为厢房及其他附属建筑。
    第一进为戏楼,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第二进为礼堂,又称中堂,是族人议事、礼仪接待之场所,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第三进为寝堂,又称先祖堂,是供奉祖先牌位、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戏楼与礼堂之间是一个宽阔的平台,并以石块铺墁,是人们看戏和进行其它公共活动的场所;礼堂与寝堂之间是一个不大的天井,也称水池,水上有一桥横卧,颇具园林之韵味。伏龙洲萧氏宗祠前后四进,进入大门后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戏楼,中堂、寝堂之后设聚义堂,为兰陵萧氏商人联谊聚会休闲活动之所。在聚义堂与寝堂之间还有木结构六柱重檐阁楼,名伏龙阁,飞檐翘角,六角攒尖,与戏楼前后呼应。
    高沙曾八支祠前后五进,规模宏大,祠内不设戏台,但建有两座与戏楼同大的阁楼,前后互应,重檐翘角,别具姿态。
    洞口宗祠的最大特色,是它的建筑装饰艺术较多采用石刻、木雕、泥塑、彩绘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伏龙洲萧氏宗祠戏台下檐正面翼角翘脊泥塑二龙,昂首翘尾,栩栩如生。上下檐之间正中部位嵌“龙凤呈祥”镂雕图案,以及“福禄寿”三星塑像,四周嵌木制方格窗。戏台正面和两侧围台板分别为“双龙抢宝”、“乌龙河救主”、“空城计”、“辕门斩子”等高浮雕古代戏剧故事图案。钟元帅祠的厢房有上下两层。上层走廊外边置雕花栏杆,前檐木板壁嵌花格窗,造型别致,做工讲究。室内天花板水平嵌钉“福、禄、喜”三个方形天窗,精雕细镂。抬梁之间的木雕柁墩,即以花卉鸟兽为题材,镂空与圆雕相结合 ,匠心独运。下层前檐木板壁上线刻钟元帅庙微缩景观和各单位建筑立体图案13幅 ,构图精准 ,刻工洗炼 ,为损毁建筑的恢复提供了原始资料和依据。洞口宗祠的艺术珍品大多体现在木雕和石刻之中。江潭王氏宗祠(王元帅宫)的木雕装饰 ,既有雕梁雕柱的大气派之作 ,也有小巧玲珑的微雕小品 ,尤以祖先堂内神主牌位门楼 的“双龙抢宝” 、百鸟朝凤” 、八仙过海”、“狮象麒麟”等木雕造像为最佳 ,堪称湖南民间木雕艺术之珍品。石雕艺术都是就地取材 ,用当地优质的青石精心打凿刻制 ,用于台基 、柱础 、门框 、匾额 、石墙等建筑与装饰 ,与建筑原材料融为一体,质感 、美感自然和谐 ,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同时也体现了宗祠的朴实和庄重。金塘杨氏宗祠祠前并联三座砖石结构牌科门楼 ,上饰以“葵花向阳” 、“山间翠竹” 、“喜鹊衔梅” 、“猛虎候食” 、“芙蓉出水”、“双人八卦”等石刻浮雕约50幅。祠内柱础共94个 ,造型各异 ,均为石狮 、石猴 、龙凤 、麒麟 、花鸟 、虫鱼等浮雕精品 ,每个柱础上的浮雕分为若干组 ,互相对应 ,堪称石雕艺术博物馆。其实 ,在高沙曾八支祠中设了一个高沙文史博物馆 ,博物馆中分设了石刻艺术馆 ,搜集了洞口各地宗祠和名胜古迹散落的大量石刻 ,对于研究洞口的文化遗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洞口宗祠中保留有大量的匾额和楹联 ,这些匾额和楹联 ,大多出自名家之笔 ,具有高品位的文化内涵。石江镇双江村的钟元帅庙 ,是钟姓族人为纪念其先祖元末招讨元帅钟公培英而建。江阴侯祠从大门进入第二道门 ,门框石刻楹联曰:操成大鹏志 ,捷入古圣门。”激励族人和学子树立远大志向 ,成为栋梁之材,教益颇深。位于江潭村的王氏宗祠 ,为王氏族人祭拜先
祖王以权而建。王以权(1345-1380年),元末明初人 ,因在明政权创建中立下功劳 ,被明世宗追封为元帅 ,故王氏宗祠又名王元帅庙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迁徙武冈后 ,曾游览王家祠 ,挥毫题赠 了“湖南第一望”牌匾和“远轴参差摩诘画;清流映带右军书”的对联 ,至今悬挂于祠内。又如金塘社山杨氏宗祠 ,大门的石刻对联曰:金朗秋天 ,塘开一鉴;社农春雨 ,山洗千重。”联中巧妙地嵌入“金塘社山”四字 ,十分自然地描绘出此地金秋、春雨两幅图画,清新明快,并化用朱熹《观书有感》的诗句,激励族人和学子求新知、明世理。位于醪田镇凫塘村的黄氏宗祠,大门上方“黄氏宗祠”四个正楷大字及门框石刻对联均为清末著名书法家黄自元手书。字体有楷、行、魏碑三种,用笔洒脱自如,俊逸豪迈,具有较高的文物、书法研究价值。位于高沙镇北郊的曾八支祠,总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是湖南省范围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宗庙古建筑群,其匾额对联是洞口宗祠中最多的,可谓琳琅满目。如曾国藩与儿子曾纪泽、孙子曾广钧(著名书法家)分别书写的“春风沂水”、“一家仁让”、“同归于厚”三块巨匾荟萃一堂,实属罕见。曾国藩还为宗祠题写了一副对联:“资水如带,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可惜毁于文革时期,后经当代著名书家史穆先生补书刻制悬挂。曾八支祠中的高沙文史博物馆为湖南省首家最大规模的民间综合性博物馆,馆藏弥足珍贵。
    洞口宗祠中还保留着许多革命遗迹 ,这也可能是洞口宗祠保存如此之多 、如此完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吧。1935年12月 ,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主力来到洞口 ,伏龙洲萧氏宗祠成为贺龙临时战斗指挥部和红军主力宿营地。在祠堂西面围墙上至今能清晰可见“开展抗日反蒋的群众运动 ,红军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等宣传标语。1938年 ,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由武昌迁至武冈 ,其驻高沙总队队部设在曾八支祠内 ,祠内墙壁上还保留有当时书写的军校条例 、宣传标语等。分校的曲塘分部设在杨氏宗祠 ,祠内墙壁上还保留着当时军训用的抗战军事教学地图 和“民族兴亡 、匹夫有责”、“至大至刚 、至高至上”等宣传标语。岩塘潘荣公祠内设有私塾经馆,少年蔡锷即在此就读 ,经馆塾师先后是张锡 、杨静安两位先生。后来 ,蔡锷将军提议对宗祠进行了一次大维修。从岩塘出发到山门蔡锷公馆只有4公里 ,距蔡锷父母墓园只有2公里 ,距县城18公里,与全县各名胜古迹及旅游景点连成一线,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温馨提示:匿名发表不需要注册.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A天南地北邵阳人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帮建网站  |  友情链接  |  网站盟联 | 免责声明

       电话:0731-4129945    QQ:768754732    邮箱:768754732@qq.com  湘ICP备15003355号-2    技术支持:长沙鼎誉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