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邵阳人网欢迎您!今天是
   
    
  
民风民俗
戏曲杂艺
文物古迹
方言土话
邵阳文学
邵阳姓氏寻根
宝庆文化研究
文化资讯
中华传统文化
专栏作者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图片信息
老乡企业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天南地北邵阳人 >> 宝庆文化 >> 宝庆文化研究 >> 正文
城步十万古田灾难性遗存考察概述
作者:曾晓光  编辑:admin  文章来源:邵阳市社科联   更新时间:2013-5-31 10:45:15  【字体:

城步十万古田灾难性遗存考察概述

曾晓光

    十万古田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蓬洞村,南距桂林150公里,东邻新宁崀山,北接绥宁黄桑,总面积89939亩,平均海拔1680米,年平均气温12—13C°,境内崇山峻岭,溪流纵横,芳草如茵,竹影摇曳,丛林葳蕤,沼泽湿地隐布。

 十万古田曾盛产玉米、马铃薯、玉米、粟、荞子、饭豆、黄豆等。过去每年要产十万石,俗称“古田无粮,兵以何养?产粮十万,可抵外患!”“十万古田”因此得名。清咸丰年间(1851年)因蝗灾导致庄稼绝收,接着瘟疫流行,该地居民四处逃散、迁徙。自此以后,那里成为荒芜人烟并保留大量文物古迹的地方,是我省境内乃至全国罕见的灾难性历史文化遗存。2008年9月19至23日,邵阳市文物局、城步苗族自治县文物局组成联合科考组,对十万古田进行了考古调查。

 十万古田呈梯形分布,北高南低,北为上古田,南为下古田,中间为中古田。在中古田中心有一处直径300米的圆形疑似古城址遗迹,位置略高于周边,形态规整。在古城址外缘,围绕圆形古城址一周有一条宽约3m左右的护城河遗迹,古城址内有明显的建筑基石痕迹和少量木建筑构件遗存。

 经初步考察,城址外低洼处以沼泽地为主,是因为周围山上落叶和植物被雨水冲刷到中古田低洼处,人工排水系统由于灾民逃离而荒废、阻塞,山水上涨、植物腐烂、常年水淹而造成的。在城址外低洼处的沼泽地范围内发现房屋基址。当地人曾在沼泽地泥下一米左右挖出过修建房子的大木头并发现青石古街道遗存,这就说明沼泽地应是居民迁走后才形成的。在中古田周围山坡台地上,发现大量古屋场遗迹。

 在中古田东北向发现古驿道 (即湖广驿道),该古驿道自城步县到广西资源县,自西向东贯穿整个中古田。作为古驿道的必经之地,当时的中古田应是十万古田的政治经济中心。明弘治12年(1500年)为古田县,隆庆三年(1569年)升为永宁州。

 在中古田南边山坡上发现古墓群,有的墓葬有碑刻,最早为乾隆时期,最晚为清咸丰二十一年皇清官员墓葬——该墓葬长四米,宽两米,有甬道和墓室之分,花岗石砌筑。该墓葬一年前被盗,挖出清朝官帽、翎官和部分金器﹑玉器。

 从中古田往南走,就进入了下古田区域。下古田主要由侯洞、扫箕塘、白沙坪、青草坪、四方坪、小古田等组成,大多为峡谷地带,地势较低。顺着河流而下,陆续发现有古屋场遗迹及古墓葬(有碑文记载的均属清朝前期)。大量房屋遗址依山傍水建在山谷中较平坦的台地上,但跟中古田比较起来,下古田屋场分布显得稀疏很多。

  由中古田往北,是上古田范围。上古田地势较高,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是一号和二号高地。上古田自古有“演兵场”一说,据汉许慎注本《淮南子.人间训》记载,在秦始皇时期,此地屯兵数十万,防止岭南诸“蛮”北上,其中“塞镖城之岭”一军驻于十万古田。经考察,发现两块面积各约为60—80亩的开阔地,地势平坦,在开阔地北向发现有花岗石砌的房屋基石和台基,约高于开阔平地1.2米,在其周边也分布有古屋场遗址。令人惊奇的是,两块平地虽然面积较大,但因处于树林的包围中,在树林外面根本就不可能看到。

 由于资金、时间和技术力量有限,我们只是进行了初步的人文资源调查。我们认为,该处灾难性遗存必定蕴含其它重大、丰富的资源,其价值评价与定位,应引起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高度重视,以加快其开发利用。为此,做下述五点建议:

    1. 建议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文物、旅游、动植物等有关方面的专家组,对该处进行更全面细致的考查论证。

 2.建议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以谋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战略视野,将这一重大人文、自然资源列为城步县发展特色旅游的核心产业。

 3.做好开发利用前的政策性、基础性工作。即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在请专家组进一步全面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配套资金中力争较大的份额。

 4.依法划定遗存区相应的、所必须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及建设控制地带,按法律程序加强对该地人文、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力度。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开发建设。建设控制地带内,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经过文物职能部门审批,必须与周围环境风貌相适应。

 5.坚持可持续性开发利用原则。要做好文化遗存、自然风貌、人文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保护原有的自然信息,体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原真性。在中古田的古城址外,有成片沼泽地和野生杜鹃花树林,这是大自然经过上百年鬼斧神工给我们留下的独特遗产,要防止有人开采沼泽内泥炭资源,对杜鹃花进行异地移植——这是杀鸡取卵式的开发利用。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温馨提示:匿名发表不需要注册.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A天南地北邵阳人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帮建网站  |  友情链接  |  网站盟联 | 免责声明

       电话:0731-4129945    QQ:768754732    邮箱:768754732@qq.com  湘ICP备15003355号-2    技术支持:长沙鼎誉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