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邵阳人网欢迎您!今天是
   
    
  
民风民俗
戏曲杂艺
文物古迹
方言土话
邵阳文学
邵阳姓氏寻根
宝庆文化研究
文化资讯
中华传统文化
专栏作者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图片信息
老乡企业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天南地北邵阳人 >> 宝庆文化 >> 宝庆文化研究 >> 正文
从抗战时期邵阳教育看邵阳精神及其时代意义
作者:张先军  编辑:admin  文章来源:邵阳市社科联   更新时间:2014-3-16 11:25:34  【字体:

一、抗战时期邵阳教育事迹体现出来的邵阳人精神特质

1.邵阳人具有“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

  全面抗战爆发后, 1938年夏,吕振羽受中共湖南省工委派遣回家乡邵阳县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培养基层抗日干部。塘田战时讲学院奉行“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实施战时教育,培养抗战干部”的教育方针。吕振羽的塘田战时讲学院虽然只办了10个月共招生两期,但对邵阳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主张“教与学一致”、“学与用一致”。以民众抗战、持久战与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为理论,紧密结合抗日的伟大实践,要求学员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至少要参加一次抗日救亡具体工作,如演讲、演戏、编壁报、办民众学校等,与民众打成一片,使其在如火如荼的救亡工作中受到锻炼。教学方法上,实行“教”、“学”、“做”相结合的办法,要求学生将个人阅读与集体讨论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结合,并引导学生深入实践,既学习,又工作。教学内容上,以抗日救国为中心,向广大青年进行民族爱国主义教育和战时教育,课程设置既注重战时军事教育,也不忽视文化知识的传授,政治教育则是利用周会进行的中国革命运动史和抗日民族战争讲座,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抗日热情。

2.邵阳人具有“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刘侃元在黄埔军校二分校(武冈)任教期间,为适应抗战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又与李明灏一起倡办洞庭中学,原名“湖南省私立洞庭中学”,出任首任校长,提出了“恭信勤朴”四字校训。为激励学生,校长刘侃元奋笔写出了《八百里洞庭》的校歌:“大哉洞庭,八百里洞庭!我们是国难的鲜花,我们是民族的明星,铁肩担负起百年的国耻……”李明灏将军在军校学生的毕业典礼上,指出黄埔精神就是不怕死,不贪财,爱国家,爱百姓。国难当头,革命军人应该发扬黄埔精神,舍生取义,抗战到底,不当投降派。抗战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湖湘子弟毁家纾难兴办教育报效国家,如邵阳县金秤市人席宝田(清末中宪大夫、太子少保)将其在塘田寺的“塘田别墅”借给“塘田战时讲学院”做校址,保安司令岳森、县长林拔萃以及当地开明绅士吕遇文、吕惠阶、李梯云等捐资支持创办塘院,出任荣誉董事。抗战时期个人捐资和宗族献产办学蔚为风气,捐资最多的刘重威,一次献银洋一万元,真正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邵阳人具有“呷苦霸蛮”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

  抗战时期的邵阳教育,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办学。许多督学在视导报告中写道:境内小学校舍多为破庙废祠,校具简陋不堪,办学条件差,教师薪资低,但许多教职员工都为团结抗日而勉尽职责。敌占区学校有的被迫停办,有的被迫迁徙,循程中学就迁徙8次之多。1944年,日军进犯邵阳,危及武冈,省立六师在校长杨韶华的率领下,全校师生400余人,自负行李、粮食,步行到绥宁黄土矿,一边上课,一边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翌年3月,日军入侵雪峰山区,又率师生远迁芷江,迁徙途中,膳食断绝。吕振羽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时,遇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挠,办学条件相当艰苦,但他凭着“吃得苦,霸得蛮”的宝古佬精神,克服了困难,并积极宣传抗战文化,他在《战时的湖南和湖南人》一文里,指出湖南人具有“刻苦”、“勤奋”、“拼搏”、“奉献”而有“蛮气”的“湖南精神”。他说:“自梁启超以致现在的全国领袖蒋委员长等,皆谓只要湖南人不死尽,中国就不会亡国。”认为:这是国人对湖南人的最大信赖和殷切期望,在现在的民族抗战中,湖南人更要发扬光大“湖南精神”。

4.邵阳人具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求变意识

  在塘田战时讲学院,吕振羽实行“教”、“学”、“做”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将个人阅读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并引导学生深入实践,既学习,又工作。“这一方法突破了我国教育史上学用脱节的窠臼,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中起到了前驱先锋的作用。”杨韶华在抗战期间提出“三杆教育”,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些现代文化名人在邵阳任教,他们的学术创新意识丰富了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内涵,并深深影响了邵阳教育。

二、邵阳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意义

1.以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指导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

  从整体上说,邵阳区位偏僻、交通闭塞、基础薄弱,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慢、人民群众困难多的欠发达地区。邵阳的第一产业大而不强、第二产业齐而不壮、第三产业强而不旺的经济结构是客观现实。同时也应该看到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天时,邵阳有六项国家层面、三项省级层面的扶持政策;地利,一是资源丰富、地下矿藏众多,二是森林优势突出,三是旅游门类齐全。同时,交通基础建设、城市基础建设、产业基础建设都已得到显著加强;人和,邵阳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在市场经济时代,邵阳商人遍布全球,已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我们应该坚持从发展经济、文化的实际出发,发扬邵阳人“经世致用”的传统,实事求是,探索出一条最适合邵阳发展的康庄大道来。

2.坚持“呷苦霸蛮”的奋斗精神,提振精神,奋发图强,实现加快邵阳发展

  历史的经验表明,无论是蔡锷的再创共和,还是抗战时期邵阳教育的救亡图存,邵阳人的“霸蛮”精神在民族危亡之际,可以挽民族于狂澜之不倒,邵阳在经济建设处于相对落后地位的今天,坚持“呷苦霸蛮”的奋斗精神同样能够奋起直追,实现后发赶超。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的报告中指出,要警惕“精神倦怠的考验”。对于邵阳人来说,本身就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特质,在新的历史时代更应该发扬光大,团结一心、相互提携、和衷共济,为实现邵阳的大发展再创辉煌。

3.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求变意识独辟蹊径,弯道超车

  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魏源等思想家的学术探索上,同时在“经世致用”思想的指导下,邵阳人更具敢为人先的实干精神。抗战时期的邵阳教育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不仅要救亡图存,同时在教育理论思想和教育实践都取得了创新突破,说明“敢为人先”是邵阳人不拘一格、敢于独辟蹊径的精神特质。邵阳提出了把邵阳建设成世界旅游胜地、享誉中外的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湘桂边陲的物流中心等奋斗目标,并喊出了“谁不加快发展,谁就是邵阳历史的千古罪人”的响亮口号,这些都是邵阳人“敢为人先”精神的集中体现。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温馨提示:匿名发表不需要注册.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A天南地北邵阳人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帮建网站  |  友情链接  |  网站盟联 | 免责声明

       电话:0731-4129945    QQ:768754732    邮箱:768754732@qq.com  湘ICP备15003355号-2    技术支持:长沙鼎誉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