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邵阳人网欢迎您!今天是
   
    
  
美文欣赏
历史经典
人物春秋
下载分享
奇闻异事
幽默笑话
邵阳人读书会
字画 摄影 相册
电视剧 动画片
游戏连接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图片信息
老乡企业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天南地北邵阳人 >> 阅读欣赏 >> 邵阳人读书会 >> 正文
[图文][千古奇书《黄帝内经》的版权该归谁?
作者:admin  编辑:admin  文章来源:凤凰网   更新时间:2010-11-24 23:03:34  【字体:

摘自:王洪图 王长宇 著 《打开<黄帝内经>之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0年8月 出版

阅读提示:《黄帝内经》中的文章前后相差数百年,书中反映了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观点。有的重点研究生理、病理,如岐伯等;有的重视经络,如雷公;有的重视解剖知识,如伯高等。通过《黄帝内经》中文章出现的时间早晚以及学术流派不尽相同等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黄帝内经》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亦非一时之作。一定要填写“作者”栏,只能写“无名氏”。阅读《打开<黄帝内经>之门》连载

一、黄帝与六位医学家的智慧碰撞

1.问答式的论文集

《黄帝内经》162篇医学论文,大多数都是以问答形式写成的。主要是黄帝提出困惑由岐伯等人解答,少数文章由雷公提问,黄帝回答。通过这样问答的方式来论述医学理论,叙述具体的技术。

由黄帝发问岐伯回答,如:《素问·异法方宜论》:“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同样是一种病,医生们常使用不同的治法,使用不同的药方,但都能治愈。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有充分的理由,其中重要一点是“地势”不同。想想看,我国南方偏湿热,北方偏燥寒,即使都患感冒,症状会完全相同吗?用药能一样吗?或者症状相同,由于人的体质差别,用药也应有所改变。这才是真正的“个体化”治疗啊!

雷公问黄帝,如:《灵枢·经脉》:“雷公问于黄帝曰: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愿尽闻其道。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这段话是说,雷公问黄帝,《禁脉》一书上说,针刺的基本理论,必须先从学习经脉开始……我希望全面学习有关学问。黄帝先从人的胚胎形成至胎儿长成,而有经脉、气血流通的过程讲起,之下才逐渐讲解人身12经脉的有关理论。

2.书中出场的六位医学家

《黄帝内经》中除提到黄帝为君主、圣王之外,提到最多的是岐伯,被称为“天师”。天师,有人认为是天子的老师,所以书中多以黄帝提问,岐伯答疑的形式出现;也有人认为“天师”是官职,如后代有“太师”、“国师”等官职一样。不论是人名还是官称,总之岐伯是一位大医学家。

少师,同样是一位医学家。若认为岐伯被称作“天师”,而天师为官职名称的话,那么“少师”似乎就是天师的副手或助手。

少俞、伯高,也是两位重要医家,黄帝曾多次提出问题,而由伯高或少俞解答。

雷公,作为黄帝的臣子,黄帝时常向他传授医学知识。

此外,还有一位名叫鬼臾区的人,《黄帝内经》也曾提及,但相关学术内容较少。

二、究竟是谁写了《黄帝内经》

1.出版时间:比《史记》晚

关于《黄帝内经》的时代,应从两方面讲,一是所收录的文章的作者的时代,二是将162篇文章编辑成书的时代。对《灵枢》、《素问》两部书的162篇文章,经过多方面的研究考证,得出的结论是:有的文章较早,约是公元前五六世纪的文章,即属于春秋战国时的作品。有的则是汉代文章,某些文章在后世传抄过程中,还有些字词,甚至句子的修改。

但是,是在什么时候才把这162篇文章,汇编成一部《黄帝内经》的呢?

(1)下限——最晚在公元前26年成书

下限,也就是最晚,那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最早记载,即《汉书·艺文志》中所说“医经七家”,包括《黄帝内经》。《汉书·艺文志》是根据《七略》写的,而《七略》是刘向、刘歆父子所着,并由李柱国于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校定。因此,《黄帝内经》一书最晚也在公元前26年问世了。

(2)上限——最早不早于公元前99年

上限,也就是《黄帝内经》不会早过的年限。《史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史书,由司马迁所撰写。司马氏写《史记》时不仅参阅皇家藏书,还大量搜集民间资料。其中,涉及医药的有《扁鹊仓公列传》,为扁鹊(秦越人)、仓公(淳于意)两位医家立传,但并未提及《黄帝内经》一书。设想,如果该书已经问世,司马迁是应该看得到,并且会写入《史记》的。因此,结论是《黄帝内经》成书于《史记》之后。大家知道,《史记》是司马迁入狱(前99年)之后写成的。如此推算,《黄帝内经》应在公元前99年至公元前26年之间,汇编成书而问世的。

2.作者:无名氏

《黄帝内经》中的文章前后相差数百年,书中反映了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观点。有的重点研究生理、病理,如岐伯等;有的重视经络,如雷公;有的重视解剖知识,如伯高等。

通过《黄帝内经》中文章出现的时间有早晚,以及学术流派不尽相同等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黄帝内经》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亦非一时之作。一定要填写“作者”栏,只能写“无名氏”。

3.隐名背后的真情

我们虽然知道《黄帝内经》汇集了前后数百年间写出的论文,又是经过西汉的专家编辑成册的,但是那许多的文章作者并未署名,汇编者也同样隐姓埋名,究竟是为了什么?

当然,隐去自己姓名的理由之一,是要托名“黄帝”,以便于流传,这一点已在前面讲过了。

但是,为了学术传承,那不是彻底“忘我”了吗?因为当时写文章、传抄文章得不到报酬是肯定的,谈不到版权,没有人发给稿费,丝毫无利可图;既然不署名,当然也就不出名。一无名,二无利,而要去认真、辛苦地写文章,编辑书籍,确实是忘我。

很显然,这是忘却了个人的“小我”,而成就了中华民族之“大我”,创立了中医药学这个大宝库。

由此看来,我们的祖辈医学家,他们的觉悟高得很!他们的精神境界,真如皓月当空,皎洁无比,高不可攀!

三、《黄帝内经》的流传:一波三折的传奇

古代无印刷术,或印刷术不发达,书籍流传主要依靠用手抄写的方法,因而流传不广,且容易出现抄写错误。加之年代久远,保存不易,所以《黄帝内经》传至唐代,已经出现不少错讹。或不同的传本篇目不同,内容却大抵一致;或内容有缺失,如有问无答,有答无问;或这篇文章中的话,重复出现在那一篇的段落里。再加上文辞古奥,使研究、学习都不容易。

1.传承内经的第一大功臣

王冰,号启玄子,唐代人。不仅精通医理,而且信奉道教。他虽然爱好医学,但苦于所见《黄帝内经》多是残缺、零乱的本子,于是他立志研究,并遍访同时代的名家,搜集可靠资料。

一天,王冰在郭先的书房里,得到了已故张老师收藏的《素问》,字体清晰,文义周密,他马上意识到,这是已知最好的本子。于是他便以张公所藏之书为蓝本,参阅其他本子及相关资料,对《素问》进行了全面整理,对文章前后顺序进行编排。由于《素问》文字古奥,即使在王冰时代也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所以他对文字、医理又加以注解。正是有王冰近二十年的努力,才使《素问》得以较完好地保存流传下来。

今天我们读到的《黄帝内经素问》,应该称为王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次,即编排次序;注,就是注解。

2.二十年磨一剑

王冰是一个严谨的人。严,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谨,是谨慎、细心、实事求是。严谨,是做学问的人必须具有的品格,舍此便是浮躁、华而不实。在医学上说,浮华就是“庸医杀人不用刀”,就是“草菅人命”。

王冰对流传已见散乱的《素问》,进行编排、整理并加以注解,花费了二十年的精力,才在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完成。其工作十分认真、仔细。他虽然以张公秘本为蓝本,但在编排整理时,凡对内容所在位置有所迁移,必定说明从哪一篇移到哪一篇;或从哪段之前(后)移到本段之中;《素问》原文传抄有误,而不能读的地方,他有时再加或减掉一字等,凡遇这类情况,即使是一字,他也要特殊标明。

王冰区分《素问》原书和他改动文字的方法简便而可靠。即凡是《素问》原书的文字,他便用墨笔书写,而他更改的文字,则用朱砂笔写为红色。只可惜,在其后别人抄写或印刷时,又把所有的字都变为黑字了。

今天《素问》原文部分,只有研究《黄帝内经》的专家,才会发现一些王冰改动的地方。

3.高丽国献《灵枢经》

在《黄帝内经》成书后,《灵枢》曾经以《九卷》、《针经》等名流传。而《灵枢》之名在文献上最早见于王冰次注的《黄帝内经素问》序和注中。王氏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传说到宋朝时,《灵枢》在流传中也有所丢失。史实确是这样,《灵枢》传至宋代已是残本。

北宋哲宗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高丽国君派使臣到宋朝进贡。在进献的礼品中有一批书籍,其中就有在中国已成残本的《灵枢经》。高丽国使臣在宋朝朝廷觐见宋哲宗皇帝并呈上礼单时,特别转达了高丽国君希望拿《黄帝针经》(即《灵枢》)等书换宋朝的历代史和《册府元龟》等典籍的愿望。宋哲宗沉思了一会儿,转头向分列两侧的大臣们征询意见。这时,在朝上的礼部尚书大文豪苏东坡立即上奏,极力表示反对。他认为《册府元龟》乃我上邦大国的治国方略,岂可随便送人,就是用多少奇珍异宝也不能换。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大臣却认为,医书对于国民健康和国家兴盛更为重要,可以考虑交换。宋哲宗皇帝在听取了不同意见后,经过研究,最终还是决定用《册府元龟》等换回了《黄帝针经》。并于第二年正月诏颁高丽所献《黄帝针经》于天下,使此书复行于世。

北宋末年,由于金兵的南犯和继之而形成的北金南宋的对峙局势,严重地影响了医籍的保存和流传,《灵枢》等古籍又面临着散佚和失传的厄运。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锦官(今天的成都)人史崧以自己家藏《灵枢经》为底本,进行了认真的整理校核,对书中一些文字进行了注音和解释,附于每一卷末。使全书卷数与王冰本《素问》的卷数相同。经史崧校正的《灵枢经》,后人未再改动,流传至今。

4.研究《黄帝内经》的论着知多少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第一经典,又包含有古代多学科的知识,因而从古至今受到医学界和所有知识界的重视。历代以来有很多专家对它进行研究,发表论文或着作。

1992年,我国和日本、韩国共几十位专家,曾经作过一次合作调查,结果是:

自古至1991年研究《黄帝内经》的专门着作共有400余种(部)。

自1950~1991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有3000余篇。

从1991年至2008年又过去17年了,这17年有很多的着作出版、很多的论文发表。不但是近年来的学术环境越来越好,有关《黄帝内经》的文章与论着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与欢迎,还因为现代出版、印刷技术大为提高,为学术推广带来极大方便。

可以推测,近17年来出版的有关新书约在80~100部左右;发表的学术论文约在1500篇左右。不过,这个数字可能偏于保守。

5.上古遗风的存留

前面说过,《黄帝内经》的作者高风亮节,毫无名利之心,具有以发扬学术为宗旨的品德。这种隐没自己发明与发现的品格,在历代研究《黄帝内经》的专家身上,仍然有所保留与体现。即以现有400至500余部研究《黄帝内经》的古、今专着而言,每部书都有其独特体会,对《黄帝内经》某些理论都或多或少地有所发挥。可以肯定,《黄帝内经》这部将近20万字的古书,从书名、文章名、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经过了几百次推敲、琢磨。在这几百次研究过程中,人们从自己的专业所长、个人的实践体验出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从而对学术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每个研究《黄帝内经》的人士,不论古人、今人,一律把他们的哪怕是最新创见,也说成是“内经的本旨”,而不愿作标新立异的表白。说通俗点,就是把自己的发现,归功于《黄帝内经》。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温馨提示:匿名发表不需要注册.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A天南地北邵阳人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帮建网站  |  友情链接  |  网站盟联 | 免责声明

       电话:0731-4129945    QQ:768754732    邮箱:768754732@qq.com  湘ICP备15003355号-2    技术支持:长沙鼎誉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