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邵阳人网欢迎您!今天是
   
    
  
民风民俗
戏曲杂艺
文物古迹
方言土话
邵阳文学
邵阳姓氏寻根
宝庆文化研究
文化资讯
中华传统文化
专栏作者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图片信息
老乡企业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天南地北邵阳人 >> 宝庆文化 >> 宝庆文化研究 >> 正文
毛板船:世界航运史上的一段传奇
作者:伍弱文  编辑:admin  文章来源:网上   更新时间:2009-5-31 15:27:41  【字体:
毛板船:世界航运史上的一段传奇
   
    资江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资源县和湖南新宁县,经湖南的武冈、隆回、邵阳、新邵、冷水江、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县(市)流入洞庭湖。这条河上,从清朝道光年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活跃着一大批毛板船商,他们的足迹主要叠印在以宝庆(今邵阳)、益阳为中心的资江流域、以长沙为中心的湘江流域和以汉口为中心的长江干流两侧。
   现存的邵阳、新邵、冷水江、新化、安化、桃江、益阳、汉口等地的一些老街和码头,可以看作是毛板船湘商时代的缩影。
 
               毛板船:资江人的智慧结晶
 
    资水滩多险峻,有七十二险滩,其中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境内就有险滩五十三处。资江流域山高谷深,森林茂密,参天大树遍地都是,在没有公路的年代里,资水两岸的人们靠河运与外界沟通,资水船运中,有鳅船、摇橹船、洞驳子、毛板船等船种。当时资水的船运以邵阳、冷水江、新化、安化、益阳等地的码头为中心,摇橹船主要在资水两岸来回及就近客运。鳅船可载四十吨,航路以邵阳至新化再至益阳为主。洞泊子船可载五吨,夫妻两人操作就行了,这种船大都是行驶在新化至邵阳河段。资江流域无公路时期,运煤主要是水运,其中毛板船是运煤主要工具,一只船可载一百二十吨以上的煤,最多的可达二百吨,毛板船的航路主要邵阳(宝庆)到汉口或长沙。毛板船要发大水才能起航,风险大,一船煤,运到汉口,可获成本五倍以上利润。每十条毛板船,在江上打烂七条,剩下三条到汉口,还有赚头。
    毛板船与普通船的外形是一致的,由敞口船舱、四根桡橹、桅帆等组成,船舱由四个挡板分开五格,很简陋。只是造船用的木料粗大,用马钉(一种外形似大括号的大铁钉)钉好粗木板后不加整修,在板与板的缝隙处抹些桐油石灰浆防漏,船表不上桐油,船体很毛糙,所以叫做“毛板船”。毛板船造船木料主要是用刚锯开的松树毛木板,因它仅用马钉钉制而成,不如鳅船、摇橹船、洞驳子结实,一旦不慎碰上礁石即碎裂,俗语以蛋壳比之。但漫山松树,材源较广,制作简易,造船时间极短,造价低廉,装运量大,毛板船便大量出现。
    当时造毛板船的主要基地是新宁、武冈、邵阳,因新化境内产煤,船造好后放空到新化县的沙塘湾(现在冷水江市内)、北塔底、大洋江,再装煤而下。毛板船只运煤一次,是“一次性使用”,不必返航。船到达目的地后,船体拆下的木板与煤一同销售,因松木耐水浸,敲掉船身上的马钉,船板还是新木板,色泽没变,散发着淡淡的松木香,所以销路很畅,渐渐在汉口形成了一种新行业:船板拆旧业。
    船板拆旧盛行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湖广总督张之洞兴建汉阳铁厂之际。毛板船商用毛板船运煤来汉供应铁厂,卖煤后就卖船。经煤商呈报汉阳县批准,在月湖堤河沿设立湘邵帮毛板公所,由公所司事人员凭卖煤税票代客卖船。一些在汉的湘邵籍人凭同乡关系,专买船拆板为生。1946年成立汉阳县毛板同业公会,会员73户,其中汉阳武圣庙河沿有50户,其余分布在汉口朱家巷、宝庆码头一带。
    毛板船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性发明,是世界航运史上最独特的一种船只。第一艘毛板船的制造者是谁,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但它无疑是资江两岸人们智慧的结晶,这种特殊的船启动了资江流域商人的巨大商机,带来了深厚的文化与商业资金积累。毛板船商在湘商史上写下了很得意很辉煌的一笔,在世界航运史上写下了一段精彩的传奇。
 
               刺激码头经济大发展
 
    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利用资江水运与外界沟通,进行贸易往来。毛板船的兴起,迅猛地带来了资江沿岸码头经济跨跃式的大发展,带动资江流域经济进入长沙、汉口等地的经济大循环。
    清代的湖南宝庆府(今邵阳),下辖今新宁、冷水江、新化、邵阳、武冈等诸多县市,是商业、手工业城镇,又是湘西南农林副土特产、手工艺品集散地,境内盛产的土纸等手工业品和玉兰片、龙牙百合、苡米、茶叶、煤等土特产品,通过资江运用木帆船、毛板船销省内外,再运进洋布、绸缎、钟表、书画,也运进瓷器、海味、糖、盐等货物。从明末清初起(十七世纪中叶),这里就有了沿资、邵二水的北门、东门(柴)、河街(盐)三个码头。随着物资集散增多,又新增辟了临津门、保宁街(金记)两个码头。民国初期,多了关门口的米码头。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城市用煤量增大,在高庙潭附近又有了泥湾码头。到解放前,邵阳市共有八个码头。这些码头的创建与兴旺,与毛板船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毛板船商人崛起后,他们积累资金,开始向外发展,一些暴富了的船老板或船工便在汉口置业定居,由毛板船商改为坐商,逐渐形成了汉口的宝庆街。清咸丰年间,为加强湘商在汉口的凝聚力,宝庆府在汉口的商人,在宝庆街建起了“宝庆五属同乡会”会馆,并在会馆附近汉水出江处建起自己的专用码头——宝庆码头。汉口人称这里的人为宝庆帮。宝庆帮是当时汉口最有实力的一支湘商队伍。
    益阳等地是毛板船货物的转运站和停靠处,益阳的千家洲、青龙洲、萝卜洲下三个收购点和加工厂,专营上游运来的那些煤炭、矿石、木材、药材、土纸等,加工成更大的毛板船装着往下游运输。毛板船带来的巨利,使益阳市兴起了十五里路长的麻石商业长街,修建了三个有气派的码头即大码头、石码头、向家码头。
    从十九世纪末就流传着一种说法:铁打的宝庆,银铸的益阳,纸糊的长沙。“ 铁打的宝庆”,是说宝庆加工毛板船的打铁业很发达,造毛板船时,用那种毛铁打造的马钉,把毛板钉成船。毛板船需求量大,刺激了打铁业的兴起,资水沿岸至今仍有很多铁匠铺和铁匠,这些铁匠的后代一般转为从事农业了,只偶尔打铁,做些铁农具赶集销售。“银铸的益阳”,是形容益阳的贸易量大,银元流通多。当时的益阳、宝庆,由于毛板船业兴起,宝庆、益阳一时的商业繁华,把长沙都比下去了。
    毛板船商人活动过的地方之多,地域之广,确实称得上是一种特殊经济现象。这一时期是资江流域湘商发展的黄金时期,造就了一批暴发的财富人物。毛板船贸易活动加快了资江流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进程,较大规模地输入了外界的文化和思想,并创造了真实记录码头文化的长篇湘商史诗:《资水滩歌》。
    资水上行驶的毛板船,极盛时每年有两千艘以上。每当资江发大水时,毛板船便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冒了出来,蔽江而下,船工唱响的《资水滩歌》在河面上飘散,“千人拱手开毛板,万盏明灯天子山”,放毛板船时,船工都要喊号子:“呜……嗬嗬,嗨……嗬!毛山毛树锯毛板,毛钉毛货毛板船,河水一发人上劲,四根桡橹闯江天……嗨……嗬……嗨!”歌声粗犷激越,久久在河道上回荡。
 
               毛板船船工的生活
 
    毛板船的兴起,当船工的也多起来了。毛板船多由船工凑份子合股把钱集中起来而购置的,也有的船工只做工。笔者从湖南省新化县的邹息云老人处了解到了毛板船船工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据邹老介绍说:船工按分工分为舵工(相当于船长)、副舵工和桨手三种。船工的工资,一般从新化放船到益阳只要两天到两天半时间,船尾舵工放一趟船,一般工资是六十银元,红牌舵工要一百银元,船头的副舵工要十二个银元,八个桨手(也叫搭褙)每人六个银元。为什么叫搭褙呢?桨手要拉纤,拉纤时不减少纤绳与肩之间的直接摩擦,常用当地一种搭褙布袋(搭褙的样子像现在的蛇皮袋子)垫在肩上,因此这样称呼桨手。副舵工和桨手九个人的工资加起来还没有舵工的工资高,可见舵工在船上的地位。不过,桨手每年春夏之交驾五、六次船去益阳,能赚当长工两年的钱。舵工一年放五趟船,相当于一个中等地主,年青人十多岁开始下河当桨手(搭褙),机灵点的桨手熬十多年后就有希望拿舵把子当舵工,当舵工,是船工的最高愿望。当船工驾船是冒险行业,船工是冒生命危险,是在阎王的鼻子底下抢饭吃,因此,船工的收入水平在当时是很高的。据《新化县志》载:1923年2月23日,新化县城毛板船运输舵工联名要求船主增加工价。商会出面调停,商定每放一艘毛板船由原定工价20-30元增至36元。从这点可以看出,毛板船舵工还有临时的组织。
    毛板船帮通常把资水分为两段,益阳上游叫“山河”,以下叫“外河”。山河航行是与险滩急流搏斗,外河航行是与风浪搏斗。舵工、桨手一般只管一段,比较起来,山河的风险大一些,山河的舵工、桨手的工资待遇比外河的要高一些。外河航船主要借助风力,只要一个舵工和四个桨手。船到益阳后,停在市区对岸的鳊鱼山,如要去汉口,则船上的舵工、桨手都回转,船主在益阳另雇舵工、水手和租用桅杆帆具,才能把船放到汉口。不管外河和山河,舵工、桨手都是资江两岸的人。外河航行主要靠风,船上工作比较闲,水手们只需轮流调节前帆和主帆的帆索,舵工则安闲地傍着舵把子吸烟。风大或风逆时,就找个港汊躲风。因此,山河航行一次,行船只要二、三天,回转走路要四天,船工来回只要七、八天就行了。而外河跑一趟至少要二十多天。
    水手的日常工作,除划桨外,一是舀潮,就是舀从船缝漏进的水,鳅船渗水不多,而毛板船每次要舀七十来戽斗水,一戽斗水有二十来斤,四个小时要舀潮一次,昼夜不得间断,非常辛苦的。一是轮流做饭。毛板船上的人,工资高。吃得也很好,那时,资江两岸的农村,普通人家米饭和荤菜很少见,而船工行船时则放开肚子吃,从新化开船到益阳停船,都要祭龙王爷,用三牲福礼,一只雄鸡,一条鱼、一大块猪肉,祭完后这些东西就由船工食用。
    返回时,鳅船上的船工坐返回的船,返回的船工要拉纤,《资水滩歌》中有“干水要把短纤扯,大水稳舵莫乱扳”之句。放毛板船的船工是从陆路返回的。据湖南新化县化溪一位老船工刘师傅讲:“那时我和伙计们(同船的人)从益阳返回,每人买了一些大米,我买了七十斤,担到新化县游家湾附近时就有点走不动了,硬捱到新化县城才歇伙铺(住店),大家在店里破例吃了碗面,喝了二两烧酒(当地的一种高度白酒),大家平时就是吃包子喝井水的。伙计们大都不敢乱花那几个用命换来的钱,因为家里等着要急用。
 
                毛板船时代的湘商精神
 
    毛板船,是一个特定时期的湘商商业符号,毛板船商在长期的贸易过程中,创出了一条迅速投资与回收的生意门路,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商业精神,这种商业精神体现在:一是敢霸蛮,不怕死,越挫越勇,敢于挑战,借用现代一句歌词就是爱拼才会赢。做毛板船生意要有一定的胆量和冒险精神。毛板船商敢于远离家乡,冒生命之险,打破封闭状况,寻求发展,开创自由贸易新风,是有进步意义的。《资江号子》歌中有这样一段:“船打滩心人不悔,艄公葬水不怨天。舍下血肉喂鱼肚,折落骨头再撑船。”可见,船工要有冒在资水上行船风险的勇气。船工每次出船就做好了不回归的打算,没有胆量的人是当不了资江上的毛板船工的。尽管毛板船工一般水性好,但资水滩多水急,每年要打烂几十艘船,船毁人亡的事故很多。驾船年数多的,都有沉船落水的经历,运气好一点的落水时抱住木板饶幸捡回一条命。资水最凶险的是灵滩、洛滩,那段河边的小孩都会唱:“灵滩、洛滩打烂船”,“灵滩、洛滩人不种田,一年四季靠翻船”。这两条滩上翻船最多,船一旦出事,船里和货物行李漂得满江都是,可以捡一些。如果救了落水的船工还可得到一笔酬谢。灵滩、洛滩边有几十只这样的小划子船,一见江中有船航向不对头,滩边的小划子就准备救人捡财物,小划子第一是救人,第二才是捡东西。所以尽管船出事很多,但落水的人只要抱住舵扇或木板挣扎一段时间,就有小划子来救,有的船夫当时撞晕或被激流卷走,就只能永远沉入水底了,连尸体也无法找到,正如船谣所说“挖窑的人埋了没死,驾船的人死了没埋”。二是团结协作,同甘共苦,形成互相保护的特色“湘帮”。毛板船船主与船工之间,关系密切。有的毛板船船工在毛板船上投了资。毛板船放船过程中船上的人生死与共的一段生活经历,其结果是在生易场上很护帮,有句俗语叫“打湘帮”,是湘商维护团体利益的象征。三是有得必有失,有承担风险的心理素质。毛板船是这么的脆弱,而水又是如此湍急,因此,放毛板船的季节,在河边往往先听到“嘭”的一声,然后是江水一团黑,俗称”打船“。虽然危险,但只要顺利到达了长沙、汉口,获利却非常可观。因此,即使打船之声不绝于耳,后继者却络绎不绝,毛板船商将商品和身家性命都押在了这只薄薄的船上,去博取那丰厚的利润。
    毛板船商的商业精神,后来被曾国藩领会,很快得到他的应用。曾国藩年轻时曾多次坐这样的毛板船到过新化,再到长沙、武汉,他对毛板船的性能和构造都比较熟悉,在打太平军需要营建水军时,他特地在资江中游沿岸雇了一批毛板船水手和船匠去鄱阳湖建船厂(见《曾国藩全集》),后来他们都成为湘军中的水勇。
    “一路时兴枕边讲,梦里滩歌长又长。” 1958年,在湖南省安化县境的资水中游动工修建柘溪水电站,1962年,大坝建成,资江航运阻隔,资江水运走向衰落,公路、铁路运输日益兴起,资江毛板船时代随之结束。当年熙熙攘攘、红男绿女摩肩接踵的码头情景已经不再,只有记录毛板船商故事的长篇湘商史诗《资水滩歌》流传下来。
 

作者简介:
   
    伍弱文,笔名犁川,男,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圈新浪圈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娄底市作协会员,新化县作协副主席,新化萸江诗社常务理事,公务员,现任湖南省社科院湘商研究中心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行政管理》通讯员,作为记者参加过2007年沈阳世遗会、中国洞穴会议、中国梅山文化研讨会等大型会议采访,曾自费走遍中国。著有散文集《担木炭的山里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把心情泊在江上》、《上峒梅山》,小说集《野牛寨风情》,诗集《迟开的蔷薇花》、合著有诗集《世纪交响曲》。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社会报》、《中国文物报》、《农民日报》、《中国水运报》、《新民晚报》、《湖南日报》、《广西日报》、《河北日报》、《广州日报》、《湘声报》、《四川政协报》、《新疆法制报》、《湖南科技报》、《潇湘晨报》、《人间福报》、《湖南安全与防灾》、《热风》、《打工妹》、《民族文汇》、《大地》、《作家与社会》、《老年人》、《杉乡文学》、《文化旅游》、《广东工商报》、《陕西工人报》、《涟水河》、《故事会》、《文化时报》、《当代人才》、《湖南广播电视报》、《湖南电台》、《诗词报》、《散文诗》、《中外教育》、《文化旅游》、《娄底晚报》、《娄底日报》、《娄底广播电视报》、《闽南日报》、《三晋都市报》、《深圳侨报》、《南国都市报》、《乐山晚报》、《威海日报》、《成都日报》等百余家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000多篇。2004年获新华网最佳新人奖,2005年评为湖南作家网热心网友。作品多次获奖并选入中小学课外读物。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温馨提示:匿名发表不需要注册.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A天南地北邵阳人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帮建网站  |  友情链接  |  网站盟联 | 免责声明

       电话:0731-4129945    QQ:768754732    邮箱:768754732@qq.com  湘ICP备15003355号-2    技术支持:长沙鼎誉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