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邵阳人网欢迎您!今天是
   
    
  
民风民俗
戏曲杂艺
文物古迹
方言土话
邵阳文学
邵阳姓氏寻根
宝庆文化研究
文化资讯
中华传统文化
专栏作者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图片信息
老乡企业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天南地北邵阳人 >> 宝庆文化 >> 宝庆文化研究 >> 正文
《邵阳县史选粹》
作者:县党史办  编辑:admin  文章来源:县党史办   更新时间:2010-5-22 14:38:41  【字体:

1、建县以前境内的人类活动

 

考古发现,邵阳县境内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为塘田市镇水西唐家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距今约5000年以前。从该遗址采集的石器有通体磨光的石斧、石硼、石凿、石矛等。除石器外,还采集到饰有蓝纹和绳纹的夹砂纪陶、夹砂黑陶和泥质红陶等陶片,器物有罐、壶等。这说明在5000多年前,境内就已有人类居住繁衍。那时,我们的祖先不仅会磨制、使用石器,而且还会烧制陶器。

在大约5000年前,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同时生活着炎帝、黄帝、蚩尤九黎三大部落集团,南方长江流域则生活着一个强大的三苗部落集团。湖南这一块地方是当时三苗部落集团活动的腹心地带,所以三苗部落应该是县内先民的主体。

自尧帝开始,北方部落不断征伐长江流域的三苗部落,三苗部落战败后曾一度归顺尧。舜时,三苗部落又强大起来,于是舜和后来的禹大规模讨伐三苗,使三苗部落彻底瓦解,但并未完全消灭,并且形成了新的名称——荆蛮,荆蛮就成为了夏商以后长江中游地区先民的主体,同时也是从那以后县内先民的主体。

大禹以后,天下分为荆、兖、冀、青、徐、扬、豫、雍、梁等九州,今邵阳县这块地盘当时属于荆州。

春秋战国时期,今邵阳县这块地盘属于楚国,但住在这里的先民,还是以荆蛮为主体,他们主要生活在资江、夫夷水和赧水沿岸。现在县内部分地方仍保留着一些夷族的习俗,如金称市515日划龙舟就是古代夷俗的流传。



2、西汉建县封侯

 

西汉初年,建立昭陵县。当时昭陵县管的地盘很大。公元前124年,在昭陵县境内封了两个侯国。一个是夫彝侯国,侯城在今小溪市乡的梅洲村,管的地盘是今天的新宁县和邵阳县的塘田市、河伯、白仓、金称市、塘渡口一带,第一代夫彝侯是长沙定王的儿子刘义,他应该是最早进入邵阳县的中原客籍汉人。另一个是都梁侯国,侯城在今武冈市城东七里桥,管的地盘是今武冈市的大部分及邵阳县的蔡桥、长乐、黄亭市一带,今阳乌岭是当时夫彝侯国和都梁侯国分界的地方。今天邵阳县这块地方,那时候分属于昭陵县、都梁侯国和夫彝侯国管辖。公元5年,又在昭陵县境内封了一个昭阳侯国,侯城在今邵东县黄陂桥乡同意村一个叫县塘的地方,管的地盘是今邵东县的大部分和邵阳县木山大埠头以东的九公桥、谷洲、下花桥、郦家坪、诸甲亭等地方。那时侯,今邵阳县这块地方又分属于当时的夫彝侯国、都梁侯国、昭阳侯国和昭陵县管辖。从那时候起,县内除土籍荆蛮以外,中原汉人开始在邵阳县落籍,中原文化开始进入县内,但是县内仍然是以土籍“蛮”人为主体的“蛮夷”之乡。昭陵县属长沙国, 3个侯国属零陵郡,所以今天邵阳县这块地方当时分属于长沙国和零陵郡。夫彝侯国和都梁侯国传了131年、昭阳侯国封后不到几年,西汉出现了王莽篡权,这些侯国都被废掉了。东汉初年,把原来侯国管的地方都改成县。夫彝侯国改成夫彝县,都梁侯国改成都梁县,昭阳侯国改成昭阳县,以前的侯城所在地分别成为县治所在地,建在今县境内小溪市乡梅洲村夫彝侯国的侯城也就变成了夫彝县的县城。东晋时为了避大司马桓温之父桓彝的名讳,夫彝县改为扶县,这里仍是扶县的县城。直到南朝梁武帝大通三年(公元531年)扶县改为扶阳县,把县城迁到金城(今新宁县城金石镇)止,县内小溪市乡的梅洲在历史上有131年是侯城所在地,有514年是县城所在地。汉献帝建安年间,昭陵县也由长沙郡改属零陵郡,邵阳县这块地方全部归属零陵郡。

 

3、三国时吴蜀在邵阳的战争

 

公元206年,赤壁大战后,张飞带兵攻打零陵,迫使零陵太守刘度投降,零陵郡被刘备占领,属零陵郡管辖的昭陵、昭阳、夫夷、都梁等县也归属刘备。这一年,“备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长沙、桂阳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记五十七)。昭陵自汉代开始,就已有大道通往零陵,县内谷洲、下花桥、五峰铺是昭陵通往零陵的必经之道,开始得以开发。邵阳市至五峰铺一带,现在还留传许多关于诸葛亮和张飞的地名和传说,如邵阳市的卸甲坊、西牛寺、祭旗坡、箭落门、八角井、五峰铺水田的驻马桥等。

公元222年,刘备攻吴,零陵北部都尉习珍举兵响应。东吴孙权派大将潘睿围攻昭陵。习珍死守一个月后城内粮尽,习珍自杀,昭陵遂被东吴占领。习珍死后,刘备追赠习珍为昭陵太守。三国吴蜀相争,蜀地和吴地的一些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手段也随军传入邵阳,据说用牛耕田就是蜀军传过来的,邵阳市的西牛寺就是为了纪念这件事而修建的。公元266年,吴国正式设置昭陵郡,这是邵阳市成为县以上行政机构驻地的开始,也是邵阳市长期郡县同治、州县同治、府县同治的开始,直到1951年划县后邵阳县城迁塘渡口为止。

 

4、邵阳县名的由来和演变

 

公元280年,司马炎统一中国建立晋朝。为了避他父亲司马昭的名讳,昭陵郡被改为邵陵郡,郡治迁至北塔湾,昭陵县被改为邵陵县,昭阳县被改为邵阳县。这就是邵阳县名的由来。

南朝时,邵陵郡曾改封为邵陵国。梁朝时,邵陵郡的郡治曾由今邵阳市移至桃花坪(时为都梁县治)。

自东汉以后至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峰烟四起,战争不断,南阳、荆襄一带居民,纷纷南迁于洞庭湖四周与沅、湘之间,其中部分也迁入邵阳尚未开发的山林旷土。《邵阳市志》载:唐代以前,邵阳见诸典籍的由中原迁入的客籍姓氏有詹、刘、杨、林、舒、苏、蓝、张……等23个。这些早期客籍中原人氏,有部分进入了今邵阳县。

隋灭陈后,把都梁县、扶夷县、武强县(武冈)、高平县全部并入邵阳县。那时,今邵阳县这块地方才全部归入邵阳县。从那时侯起一直到1951年划县的1300多年间,邵阳县一直是全国最大的县之一。

隋朝,肖铣割据邵陵,邵陵郡改称建州,恢复邵陵和建兴两县。

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讨平肖铣,占据邵陵,将建州改为南梁州,把邵陵县并入邵阳县。

公元637年,改南梁州为邵州,辖邵阳、武冈两县。

唐玄宗时,邵州改为邵阳郡,邵阳县属邵阳郡管辖。

唐肃宗时,邵阳郡又复称邵州,邵阳县仍隶属邵州。

五代后晋时,马殷割据湖南,改邵州为敏州,邵阳县改为敏政县。后汉时,敏州又复名邵州,敏政县又复名邵阳县。

公元1225年,宋理宗赵昀登基做了皇帝,取年号为宝庆,同时把他登基前的藩封地邵州升为宝庆府,邵阳县属宝庆府管辖,这是邵阳市又称宝庆的由来。

元朝,邵阳县属宝庆路总管府。公元1275年,将邵阳县西南紫阳乡(今塘渡口、黄塘、白仓、塘田市、河伯、金称市、黄亭市、蔡桥、长乐、霞塘云等乡镇)划归武冈县,从那时起,今邵阳县这块地盘,半属邵阳,半属武冈。明清时期,邵阳县仍隶属宝庆府。

1913年,撤宝庆府,邵阳县改称宝庆县,直属湘江道。

1928年,宝庆县复名邵阳县。

1938年,邵阳县隶属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此时邵阳县总面积有5814平方公里,总人口151万。

1947年,析县境西部9乡置隆回县。

5、李震与高霞山

 

唐朝显庆年间(公元656661年),在今下花桥镇新甲山这个地方,有一个叫李震的人,他笃信道教,人们称他为李真人,但他的母亲坚决反对他信教。他只好弃家出走,隐匿在高霞山采药修道,并在高霞山修建了一座高霞观。传说他的母亲到处寻找儿子,后在高霞山的半山腰见到李震,但李震此时已成了仙风道骨的李真人。现在高霞山还留下药庵和遇子观的遗址,下花桥、五峰铺一带还留有许多关于李真人的地名和传说。李震当时有许多朋友,经常到山中看望他,和他谈诗品画论道。其中有一个叫周源的,据说做过朝廷的尚书,也曾到高霞山拜望过李震,还写了一首诗送给他,诗中赞扬李震淡泊名利,年老体健,以琴棋书画为乐的隐居生活。

后来,高霞山成为名扬邵州和永州的道教圣地,加上高霞山“前襟霞水,后枕四明”,风景优美,被称为邵南第一名山,许多读书人常慕名远道前来游览。

现高霞山的高霞观遗址已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胡曾和他的咏史诗

 

唐朝的开成年间,在今长阳铺镇秋田村这个地方,出了邵阳县乃至邵阳市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名人——诗人胡曾。现在,邵阳市的资江上游有状元州,还有状元亭,其历史典故就是由胡曾而来的,但胡曾并未考中过状元。胡曾自幼聪明好学,历史上有本书叫《唐才子传》,说胡曾“天资高爽,气度不凡”,《宝庆府志》称赞胡曾“少负才誉,文藻煜然” 。唐咸通年间,胡曾赴长安考进士落榜,从此闲居长安,后来好不容易考了个进士又没有做官。公元871年的时侯,胡曾的好朋友路岩去四川当剑南节度使,就把胡曾带去当幕僚。当时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小国经常骚扰四川边境,胡曾到任以后,仅用一封信就劝服了西山八国来朝。路岩以后,又有个叫高骈的大臣接替剑南节度使的职位,也请胡曾担任幕府从事。当时蜀地南边有个南诏国,国王叫骠信,他给高骈送来了一封挑战书,声称要借锦江饮马。胡曾替高骈写了一封信回复骠信。信中说:“众星拱北辰,百谷趋东海,天地尚不能违,何况人乎!”指明利害,晓之以理,威之以兵,喻之以情,深深慑服了骠信。他看了胡曾的信以后不但马上撤兵,而且还把自己的儿子送来当人质。从此和唐王朝和好,再也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答南诏谍》。

胡曾是个诗人,他的诗载入《全唐诗》中的有154首,他是历史上以诗咏史并且以咏史诗做为诗集名称的第一人。他的诗借古讽今,浅显易懂,传说蜀后主荒淫无道,沉溺酒色,有人给他读了胡曾的《姑苏台》一诗,蜀后主从此罢宴。但他的诗在当时并不很出名,甚至有人说他的诗“庸浅不足成家”。但到宋代以后,胡曾的诗却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是宋代以后到明朝这几百年间最出名的蒙学教材之一。明代以后创作的长篇演义小说,多引用胡曾的诗以证史实。明代学者王志远、近代学者施蜇存、郑振铎等,都对胡曾的诗有过专门的研究。现代学者王立群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课时,称赞胡曾的《乌江》一诗是历史上描写项羽乌江兵败写得最好的诗。



7、周氏祖孙三进士

 

北宋初年,今邵阳县塘田市一带(当时叫紫阳山)出了周家祖孙三进士。祖父周仪,传说他少年时曾长期在夫夷河岸边一个旷绝峭的天然石室里潜心苦读,于公元985年考中进士,为宋代时邵州的第一位进士,后官至谏议大夫,称北宋直臣。周仪晚年辞官回乡创办的谏议书院(又称紫阳书院),为县内最早的书院。周仪的儿子周湛,公元1019年考中进士,做过很多官,每到一地,都很有政绩。他在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做通判时,当地的老百姓生病不知道请医生医治,只相信巫师装神弄鬼,周湛派出郎中下乡为百姓治病,还把药方刻在路边的大石头上,让大家知道医学的道理;在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做知州时,严厉打击拐卖人口的人贩子,解救了2600余名被拐卖的人口;在江南西路转运史任上,他严厉整了衙门的风气;在担任江淮制置史时,组织民工30万人,疏通了长江河道;人们称赞周湛为北宋能臣,宋史专门为他立了传。周湛的儿子周钦,也是进士,世称“祖孙三进士”。



8、李杰和同庄

 

李杰是木山人,宋代皇五年(公元1054年)考中进士,曾做过永州知州、湖南安抚使和大理寺卿等官,人称李太师。李杰为官清廉,生活俭朴,当时的人们称他有“名宦之风”。他在家乡做了两件让后人称赞的事,第一件事是他在永州做知州时,曾用私款买书万卷赠予邵州郡学,建了藏书楼,叫昼锦楼堂。第二件事是他集了三年俸禄,在家乡购置田产,创办同庄,用来周济家族贫户,相当于后来的公益基金。同庄的田产后来达到数千亩,李杰选定族中有德望而且大公无私的人掌管同庄的田租收入,对同庄的收入和开销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凡族人读书、红白喜事及救济贫户,均从同庄的田租中开销。他还告诫自己的子孙:“同庄所有,一毫勿私取,一力勿私役。”



9、陈与义与邵阳县

 

在南宋高宗四年(公元1130年)时,大诗人陈与义逃难来到邵阳县。

陈与义,字去非,自号简斋居士,洛阳人。他是北宋和南宋之交的大诗人,他的诗原来受黄庭坚和陈师道的影响,属江西诗派,但却自成一家,和黄庭坚、陈师道并称为江西诗派的“三宗”。他在公元1113年考中进士,曾做过太学博士之类的官职。北宋被金兵灭亡以后,陈与义从河南的陈留逃难到湖南,于公元1130年到达武冈县一个叫贞牟的地方(今邵阳县金称市镇一带)住了下来。宋高宗绍兴年间,陈与义又回到南宋朝廷,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不久升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公元1138年卒。

陈与义从中原逃亡到江南的路上,他目睹了老百姓被金兵蹂躏、生灵涂炭的惨痛场面,使他对战乱有着切肤之痛,并且更有机会接触到下层人民的生活。在流离湖湘和居住邵阳县的短暂阶段,是他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在邵阳县写的诗歌,载入《陈与义集》的就有41首,其中不乏名篇,如《夜抵贞牟》、《雷雨行》、《伤春》、《观雨》、《罗江二绝》、《村景》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这些诗对于研究陈与义和宋代时邵阳的农村社会均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文史英华·诗卷》中选录了陈与义的3首诗,其中2首就是在邵阳县创作的。《宋诗鉴赏大辞典》选录陈与义的诗中,在邵阳县创作的诗也占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这些都说明陈与义在邵阳县居住期间是他诗歌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时期。

10、古镇白仓

白仓是县内最古老的集镇之一,素为军事要道。早在宋代就已有白仓之名,相传古时候此地曾有屯军的粮仓,因外墙刷成白灰墙而得名。

公元1089年,北宋有一个叫张绶的官员,他在带兵镇压苗民起义时,曾到过白仓。还在今白仓镇竹元村的□岩石壁上,刻下了一首游□岩的诗。公元1268年,又有一个叫何扬祖的官员,也因带兵镇压永州、武冈一带的苗民起义,路过白仓。在□岩的石壁上见了张绶的诗后,也同样刻了一首游□岩的诗在石壁上。现两首诗刻已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1288年,衡州人詹一仔不满朝廷压迫,举旗造反,转战衡州、永州、宝庆、武冈,起义队伍发展到4000余人。曾占据今白仓镇的四望山,多次打败官军的围剿,朝廷大为震惊,派湖广左丞相刘国杰带兵镇压,詹一仔因寡不敌众失败,被俘斩首。余部被遣往衡州的清化、永州的乌符、武冈的白仓设置屯田,每屯500人。白仓屯田的地方实际在今塘渡口镇桂花村的横板桥(上营)、石桥村的杨家(中营)、李家(下营),统称屯田村,现该地居民就是当年屯田者的后裔。

这些不仅说明了白仓在历史上是个军事要地,而且从宋代开始,白仓的辐射范围已达到今塘渡口镇一带。

 

11、江西人大量迁入县内

 

唐宋以来,县内逐渐开发,“蛮”地逐渐被“王化”,中央王朝的势力逐步深入,土籍居民受汉族居民影响日深。但县内很多地方仍然是王化不到的“蛮夷”之地,经济文化底蕴一直十分薄弱,陈与义写的词中有这样的句子:“寒食今年,紫阳山下蛮江左”,明确称这里为“蛮地”。元明以前,这里除了一个胡曾和宋代的三周以及李杰以外,基本上没有出过什么政治文化名人。

历史上人口迁徙有江西填湖南之说,今天邵阳县的人口有80%以上祖籍是江西人,迁来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是江西庐陵(吉安)的泰和县,迁徙最集中的年代是元末明初。这次人口大迁徙的原因和背景有五:一是江西庐陵相对开发较早,人口发展较快;二是由于开发早,赋税繁重,人民不堪其苦,人心思迁;三是由于开发早,在外做官经商的人多,泰和县有三宰相、六尚书、七品芝麻官三斗六升的民谣,所以有迁徙的条件;四是元末明初之际,朱元璋和陈友谅在江西混战了十余年,人们为了躲避战乱,大量迁出;五是当时邵阳地处偏僻,王化不到,赋税较轻,谋生容易。江西人的大量迁入,带来了比较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使邵阳县的农业发展产生了一次飞跃。现在,邵阳县的许多传统农业生产习惯和谚语还和泰和县非常相似。从这以后,邵阳县才真正甩脱蛮夷之地的帽子。



12、李成贤起义

 

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县人李成贤在各地创建庵寺,广收僧徒,教练武艺。利用“化草龙、变竹马”等迷信号令穷苦人与官府抗争,密谋起义。广西、武冈瑶民亦先后来聚,听其号令。队伍日益壮大,到处杀富济贫。开化乡(今郦家坪区)劣绅朱志清、彭珊纠众与之抗衡,被起义军一举歼灭。义军商定在这一年农历八月进攻宝庆,由于事情败露,宝庆知府陈楠率兵突袭起义军,李成贤猝不及防,兵败巨口铺(今新邵),被捕遇害。

13、车万育和他的《声律启蒙》

 

明末清初以后,邵阳县的读书人渐渐多了起来,考中的进士、举人也明显增多。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至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的250多年间,全国共举办进士考试112科,共考取进士27419名,其中今邵阳市境内考取进士19名。19名邵阳籍进士中,今邵阳县占了6名,他们分别是车万育、车鼎晋、车敏来、简霞山、简昌、蒋舒惠。当时县内的读书人中,影响最大的应属车氏一家。

邵阳车氏,祖籍江苏镇江,明景泰年间,荆州通判车济始迁宝庆白马田,以后门才鼎盛,七代人中,有著作传世的就有35人。后在雍正时罹文字狱,一支迁居今岩口铺镇皇安寺。车氏诸文人中,最著名的要数车万育,他于康熙三年考中进士,官至户部给事中(谏官)。车万育正直耿介,有“朝阳鸣凤”之誉。他经常直言向皇帝进谏,毫无惧色,同僚劝他说话不要太直,以免惹怒皇帝。他说:“进言是我的职责,岂顾个人安危。”有人黑夜送金钱托他办事,他怒唾其面。他的主要著作有《奏疏》10卷、《君臣交警录》100卷和《声律启蒙》。他的《声律启蒙》独具一格,分上下卷,按韵编排,内容包括描摹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常用词语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读起来像唱歌一样,琅琅上口,是中国历史上训练诗词格律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也是全国最重要的蒙学教材之一。



14、大财主伍烈八

 

清代时,县内东田冲出了全县最大的财主——伍烈八父子。父亲叫伍世烈,生于1769年,因族排第八,世称伍烈八。他有数百庄园,收入租谷为全县之最,曾捐献了一座庄园倡办义学。宝庆修青龙桥,他助修一墩。《宝庆府志》说他“布衣粗粝,怡然自得。觉人诈而不形于言,受人欺而不见于色。”

伍世烈的儿子伍泽1807年生,族排亦第八,世称少烈八。伍泽为人处世和他的父亲截然不同,世人说他只知四件事:买田、放债、砌屋、打官司。他半生购置田产2万多亩,自夸从东田村到宝庆,不用踩别人的田基。收的租谷太多,常因翻晒困难霉烂变质被烧掉。1850年开始修建新宅院,历时14年方才竣工,共占地4. 4万平方米。

伍泽家大业大,但兴盛时间不长。伍泽晚年时,因逼死马夫李五一案,四方豪强趁机起哄,地方官索贿敲诈,官司纠缠不清,耗尽数万家私,家业从此败落。



15、石达开围攻宝庆

 

1859年,太平天国发生韦杨之乱,翼王石达开受到天王洪秀全猜忌,自率所部20万众出走,由江西进入湖南。5月,石达开部将傅忠信、喻子和所部太平军以前队从新宁直趋宝庆,与团勇战于宝庆南路七架坡,因清军大队来援,太平军失利,退守今境内白羊铺。16日,傅忠信、喻子和率本部赶至,全军3万余人,扎营十余里,前后7次进攻清营,锐不可挡。但在追击清军时遭清兵袭击,太平军再次退守今境内黄塘、塘田市一带。520,太平军赖裕新部从新宁山进围武冈,未克,亦转师屯兵宝庆城北,并在神滩渡、田江渡搭设浮桥连接城东和城南。同时,陈亨容、肖寿璜等部也相继从新宁驰赴宝庆城郊。521,石达开自率主力由祁阳进驻谷洲及檀江桥一带,拥兵20余万,连营百余里,今境内杨田、塘田市、白仓、黄塘、红石桥、白羊铺、七里山、九公桥、五峰铺、郦家坪、下花桥、谷洲等集镇隘口,尽为其所驻。石达开围宝庆70余日,未克,于814(农历七月十六日)分两路南撤,折回广西。五峰铺镇的留旗坪、寄耙铺就是当时太平军撤退时因遗留军旗、寄存铁耙(兵器)而得名。



16、县内现代工商业的萌芽

 

明清以来,欧风东渐,西方现代生产技术,开始从沿海经长江向内地辐射,再经岳阳、长沙自湘北向湘西南辐射。湘中永丰(今双峰县,当时属湘乡县)和邵阳东乡(今邵东县)商人纷纷进入县内经商。时境内除五峰铺外,其余农村集镇的商店和有一定规模的手工业作坊、煤炭开采、冶炼都是由永丰人和邵东人开办的。境内的煤炭、土钢、土铁、生漆、土纸、茶油、桐油、茶叶、辣椒、烟叶、木材等土特产品多由这些商人收购,经资江水运至益阳、汉口销售。当时盛起一时的毛板船运输也都由上述商人把持。境内所需的食盐、机织布、煤油、蔗糖、药品也由这些商人从外地购进到县内销售。那时县内有谚语说:“无湘(指湘乡人)不成口岸”、“本地无大户,客商无牙行。”永丰和邵东商人的进入,给县内带来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县内经济发展史上又产生了一次飞跃。

县内矿产开采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1740年,九公桥道田冲一带农民开始采集露头煤用于烤火和烧制石灰。1796年,邵东人开始到九公桥白田采煤。清末,郦家坪、五峰铺、中和一带农民开始开采铁矿石,罗城开始有人开采锑矿。1823年,皇安寺肖家坝农民第一次开立井采煤。清朝初年,宝庆南乡有人利用本地铁矿石冶炼方板或园板生铁后,销往宝庆、武冈炼成宝庆大条钢后再销往长沙、汉口、河南等地。1875年,下花桥两路口办有峨山铁厂。1886年,水田刘家村有人合伙开办私营铁厂。1890年,祁阳有30家土法织染户进入白仓。1897年,谭名会在塘渡口开办谭祥兴铁货号,生产民用铁器。与此同期,小溪市蒋家院子办有王氏鼎锅厂。1906年,罗城开办铜锣厂。1912年县内开始炼钢。1929年,左晓云创办金生美钢厂。其时,五峰铺、岩口铺、白仓、金称市、塘田市、黄亭市、武邵江、九公桥、塘渡口、下花桥、小溪市、谷洲、郦家坪等集镇已初具规模。



17、现代教育的开始

 

1905年废科举,邵阳县(旧境)开办了12所小学堂,今县境内有诸甲亭的图南高等小学堂、五峰铺的允升高等小学堂和东田冲的先型学堂3所。以后陆续创办的还有大田桥指南蒙学堂、诸甲亭唐干冲蒙学堂、东田黎什冲基圣小学堂、五峰铺青桂小学堂、下花桥储英小学堂、谷洲式南小学堂等。那时候的学堂仍以读经书古文为主,学生读的仍是《三字经》和《四书》。

1912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小学校令,改学堂为学校,废止读经,这一年,今县境内有小学27所。同年,私立武东中学(邵阳县第一中学前身)在塘田市创办,县内始有中等教育。这时,县内的现代教育才真正开始。

18、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

 

县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巫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唐代,就有诗歌描写了邵陵歌舞。明清以来的《府志》、《县志》,对邵阳民间传统文化均有记载。从那时开始,九公桥、木山、郦家坪、下花桥一带的“打对子”、“车马灯”、“踩软索”、“霸王鞭”、“赶小唱”、“打渔鼓”、“布袋戏”、“木偶戏”等民间演唱和杂耍就十分流行;五峰铺为祭祀火神而兴起的“扎故事”,场面壮观,观者如堵;白仓的“踩高跷”、“狮子舞”精彩活泼;塘田市一带的山歌委婉动听;黄亭市、塘渡口一带的“庆娘娘”、“扮土地”妙趣横生。清代中叶,以“打对子”和民间小调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邵阳南路花鼓戏”亦开始形成。19世纪60年代,东田冲王春生夫妇组建第一个邵阳南路花鼓戏戏班——王家班。以后在木山、九公桥一带陆续出现的花鼓戏戏班有海家班、肖家班、伍家班、喜庆园、宝和园等。同时,东田冲布袋戏艺人的足迹也遍及云贵等省。除东田冲的杂耍、布袋戏、花鼓戏外,五峰铺和白仓的祁剧表演也开始流行。1917年,在今白仓镇董木滩开设的祁剧松字科班为今县境内最早的祁剧科班之一。20世纪20年代,五峰铺镇肖群英(艺名一枝梅)冲破传统束缚,随父学戏,成为祁剧界第一位女演员。

另外县内的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民间歌谣、民间石雕、民间木雕、民间彩绘、民间纸扎均非常丰富。清嘉庆年间修建的东田冲伍氏贞节牌坊、民国初年修建的白仓牌坊,其石雕工艺均闻名遐迩。

19、辛亥革命波及邵阳县

 

19111010,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成功。1019,同盟会员谢介僧、邹永成、周岐、邹代烈、刘国春到达新化,以开矿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其时,驻扎在县内五峰铺的新军头目巡防营管带张贯夫,同情革命。邹永成来到五峰铺,说服张贯夫一起光复宝庆。1030,谢介僧、邹永成、葛天保、陈自新、黄常存、李洞天、唐献等人,联络张贯夫率军队直扑宝庆,谭二式带领新化的革命队伍也赶到邵阳。宝庆知府和城内清军不战而逃,邵阳知县邱景章亦惊慌出走。当日成立湖南军政府宝庆分府,推举谢介僧为大都督、邹永成为副都督、谭二式为参都督、李洞天为参谋官。谭延任湖南都督后,派举人出身的同盟会员谭心休为宝庆招抚使,取消湖南军政府宝庆分府。此时,宝庆革命党人内部发生火并,同盟会激烈分子邹永烈被杀,宝庆遂为谭延控制。县内革命党人李洞天(木山大埠头人)怀着教育救国的抱负,在邵阳办学。后被聘为邵阳驻省中学国文教员。一次,他的学生匡互生、邓森在作文中痛骂袁世凯,李洞天在他们的作文卷子上写下了支持表扬他们的批语。此事被袁世凯的爪牙——湖南督军汤芗铭侦悉后,李洞天于1914年被汤芗铭杀害。

 

20、南北军阀在邵阳县的混战

 

1917年,由于北洋军阀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继续实行专制统治。孙中山在广州举起护法旗帜,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成立护法军政府,就任大元帅,护法运动开始,南北对峙局面形成。湖南护法战争也随之爆发,邵阳成为南北军人集团混战的战场,给全县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宝庆兵灾纪实》说:“天未厌乱,南北构兵,倾天下之师,集于湖南……烧杀之惨,莫甚醴陵;蹂躏之苦,无过宝庆。”

19179月,湘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宋鹤庚率部入驻宝庆,和原驻宝庆守备队第二区司令周伟组成联军,于917在宝庆宣布独立,拥护南军。湖南督军傅良佐调北军朱泽黄旅向宝庆方向出击。1017,两军战于界岭。宋、周联军退守黑田铺,朱旅进陷宝庆。114,朱旅又被桂军林后廷击退,林、周两军相继入城。1918 4月,皖系军阀张敬尧派主力第七师田树勋旅攻入宝庆,二十八团驻郦家坪,第一、第十二两补充团分驻九公桥和谷洲桥。林军退守南乡吊井岭、木铎铺,周军退居桃花坪。田军驻县不及10日,桂军得黄克绍旅援助,复攻吊井楼激战3昼夜,于57直扑宝庆城下,第二天田旅弃城退至黑田铺,得安武军第五补充团张继忠之援,林周不敌,分别退守新宁、武冈,12日田树勋再次入城。72,田树勋升为长宝镇守使,田部刘宝善入驻白仓,驻军近两年。

1920年5月29,湘军警备司令李韫珩、省防游击队江道区司令罗先、永属区司令谢国光,分兵三路围攻宝庆,一路经新宁回龙寺以主力攻白仓;一路由武冈经梅子岭,攻宝庆右翼;一路攻宝庆左翼之五峰铺,一战而胜。31日,在谷洲岳家弄子激战一昼夜,62攻下宝庆,田树勋被湘军击毙。

1920年6月15,滇军第四师(师长朱培德)由祁阳移防洪江,经过宝庆,驻防27天离去。7月下旬,该部张益谦旅由衡阳移防洪江经过宝庆,驻防两月离去。9月,湘军第一区司令吴剑学部入驻宝庆。民国12年赵恒惕部三师(师长叶开鑫)五旅旅长刘重威又取而代之。时赵恒惕部第四师师长唐生智驻军湘南,倾向广东革命政府。民国14年秋,唐生智以讨论时局为由,诱刘重威至衡阳将其枪杀。唐派部下周澜率军进驻宝庆,刘部群龙无首,撤退至桃花坪一带驻扎。翌年春,刘部林拔萃击败周澜,攻占宝庆。

南北军阀混战的数年间,邵阳县的经济一直处于萧条状态,人民的苦难进一步加剧。

21、“五四”运动对邵阳县的影响

 

19195月,“五四”运动爆发。北师大宝庆籍学生匡互生(今邵东县廉桥镇人)第一个点火烧了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68,宝庆旅省学生在长沙成立“宝庆五属学友会”,并派遗“救国十人团”回邵阳,组织示威游行,抵制日货,声援北京爱国学生运动。610,吕振羽在武冈县中学发起成立武冈县学生联合会,400名学生走上街头,查抄日货。吕振羽还联络“武冈旅省学友会”中的部分成员,创办《武冈旬刊》,宣传新思想,批判旧文化、旧道德。7月中旬,滩头200多名纸业工人举行罢工,反抗政府强征纸捐。1922年,吕振羽发起成立“武冈东四区学友会”,提出在农村中组织“共耕社”和开办平民工厂的主张。同年冬天,吕振羽回金称市,组织召开古峰乡乡民大会,民主推选校长,接办古峰小学。同时组织清算委员会,清算团防局经费和统征田赋,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方豪绅。受“五四运动”影响的邵阳县青年还有蒋砚田、向暄等人,他们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

22、中国共产党邵阳县地方组织的建立

 

“五四”运动后,县内进步青年蒋砚田、向暄、田培尧、段纯等人在外地积极投入革命运动。1920年春,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蒋砚田加入“新民学会”,参加毛泽东、何叔衡领导的革命活动。在毛泽东的倡导下,蒋砚田利用假期回五峰铺做农村社会调查,宣传革命。1921年秋,向暄考入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读书期间,向暄认识了郭亮、李维汉、夏曦、柳直旬等早期共产党员。在他们的影响下,向暄于1923年春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蒋砚田、向暄先后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段纯也在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中共湘区执委会派遣向暄、蒋砚田、彭仲泽(隆回人)回宝庆县开展党的活动。贺民范与向暄、彭仲泽、罗卓云(隆回人)等在邵阳市创办“宝庆三民主义研究会”。并陆续在“三民主义研究会”中发展了一批党员。1925年秋,在宝庆五台山县立中学建立中共宝庆县第一个党小组。以后又相继在宝庆平民工艺厂和爱莲师范,建立了党小组。19262月,中共宝庆支部成立,彭仲泽任支部书记。19264月,为了加强对全县各党支部和党小组的统一领导,上级指示将中共宝庆支部改为中共宝庆特别支部,特别支部机关设在邵阳市沙井颐园。

19265月,宝庆共产党的活动开始由县城向农村发展。宝庆特别支部成员蒋砚田受组织派遣,回五峰铺发展党的组织。他以本村作新小学为据点,先后发展作新小学教师蒋蔚峰、蒋新德、蒋如和青年农民黎平谅入党。6月,蒋砚田在自家楼上召开第一次党员会议,会上正式成立“中共五峰铺仁湾支部”,这是今邵阳县境内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蒋蔚峰任支部书记。1927年春,蒋蔚峰调任县农运特派员,蒋如接任五峰铺仁湾党支部书记。中共五峰铺仁湾支部建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在斗争中培养锻炼了一批优秀干部,至“马日事变”时,已发展党员20余人。

与此同时,中共党员艾玉舟、刘降生受党组织派遣,回诸甲亭开展党的活动,他们先后发展吴伯屏、段骥、肖巨俊3人入党,加上在外入党的刘耀,建立了中共图南党小组,刘降生兼任党小组长。

23、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19264月,宝庆县的共产党组织在城郊五台山组织成立宝庆县第一个农民协会。5月,中共宝庆特别支部派蒋砚田、向暄回家乡五峰铺、下花桥、双江、谷洲一带开展农民运动。

蒋砚田回家后,深切地了解到当地农村连年灾荒、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贪官污吏横行乡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掌握了常胜局局长、劣绅蒋时珍将大宗“济民款”据为已有和农民蒋泽庆因为无粮剥树皮吃还要被土豪罚款的事实,号召农民起来和土豪劣绅斗争。不久,板桥村农民因青黄不接无米下锅,准备抽干村前小溪的水捞鱼换米度荒,却横遭本村土豪吕柏青的阻拦。蒋砚田立即支持农民和土豪斗争,并取得胜利。随后,蒋砚田在建立五峰铺仁湾党支部后,于19268月,在保太乡黎家祠堂主持召开农民协会成立大会,成立县内最早的村农民协会——板桥村农民协会。紧接着,保太乡的黄仓坪、大田桥、仁湾等12个村农民协会相继成立。

同期,向暄在五峰铺的水口、白竹冲、罗城的福林和双江的五里、和平、堡口以及谷洲的古楼等地,相继建立农民协会组织。还有县内其他一些党员也回乡以各种形式宣传和发动群众,成立村农民协会。

192610月,在宝庆召开了3000多人参加的县农民协会成立大会,正式成立宝庆县农民协会。1927年初,县农民协会派出第一批农运特派员分赴各地筹备成立各区农民协会,境内五峰铺、岩口铺、长阳铺、木山、郦家坪、九公桥、谷洲、下花桥、白仓、金称市相继成立了区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

一时间,农民协会在县内农村遍地开花,农民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声势蓬勃发展。

农民协会提出“打到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平日鱼肉乡民,不可一世的土豪劣绅被戴着高帽,游乡示众,威风扫地。一批罪大恶极的劣绅和土匪,经县农民协会特别法庭判处死刑后被就地枪决。

农民协会在政治上打倒土豪劣绅的同时,实行减租减息,组织平粜,插标分田,在经济上打击和限制了地主的利益,扫荡封建宗法思想和废除不平等制度,推翻地主武装团防局,建立了农民自己的武装——农民自卫队。

24、反动派对革命的残酷镇压

 

1927年5月21,湖南发生“马日事变”。5月26晚,土匪出身的国民党军反动营长陈光中,自称反共先遣司令,率部从新化直扑宝庆,解除了县农民协会工农自卫队的武装,释放了在押的土豪劣绅。并与国民党“左社”分子勾结,组成“宝庆县救党委员会”,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工农运动骨干,史称宝庆“五·二六”事变。

在农村,各种反革命势力也乘势卷土重来。五峰铺大恶霸蒋镒成纠集本族豪绅蒋敬、蒋五常组成“蒋氏铲共委员会”。大土豪“留旗王”莫默泉从县农民协会的监狱放出后,指使其子莫虬成,纠众抢走农民自卫队枪支,组建五峰铺团练,自封主任。岩口铺土豪胡尽渊发起成立“挨户团”,自任团长。他们勾结反动军警,捣毁各级农民协会,四处搜捕共产党员和农运骨干。

6月15,湖南省军事厅发布全面清乡命令,委派孙泽英、方哲民、郑炳文来宝庆联合阳国楚等人,组建“宝庆县国民党改组委员会”,在宝庆县城和四周农村大肆屠戮共产党员和农运干部,宝庆城区被公开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就达139名。中共宝庆特别支部领导人向暄、彭仲泽、罗卓云、欧阳秋曝均先后惨遭杀害,县内革命陷入低潮。

25、向暄

 

向暄(1900 1927),字景明,号祥斌,今下花桥镇大观村人。1923年,向暄在长沙湖南甲种工业学校读书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结识了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郭亮。毕业离长时,向暄向郭亮表示:“我回宝庆要和你一样,大干一场。”

1924年秋,向暄回到邵阳,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先与贺民范、彭仲泽、罗卓云等创办“宝庆三民主义研究会”。1925年秋,转入平民工艺厂当技工。同年10月,率先组建平民工艺厂工会。不久,码头工会、泥木工会、织染工会、印刷工会、店员工会相继成立。1926年春,中共宝庆支部成立(后改为中共宝庆特别支部)后,向暄为负责人之一。6月,北伐军胜利入湘,国民党宝庆县党部成立,向暄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被选为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长,参加宝庆当时最高议事决策机构——公法团联席会议。10月,宝庆县总工会成立,向暄被选为总工会委员长,组织宝庆城内各界民众3万多人在协操坪举行反英示威大会,向暄任大会主席团主席,指挥贺绿汀率人烧毁英商煤油2万桶,宝庆民心大振。入冬,向暄派顾群、戴天等深入龙山和水井头矿区,派刘松长、彭广菊到滩头纸业工区,贯彻省工会会议精神,发展工会组织。至19275月,在向暄的领导和组织下,全县共建立44个基层工会,会员近2万人。

“马日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城乡,邵阳的中共组织被迫疏散隐蔽,敌人悬重赏捉拿向暄。1927721,向暄去广西寻找革命队伍,在罗城姐姐家避雨时,不幸被五峰铺团防局搜捕,关进宝庆监狱,受尽酷刑但坚贞不屈。县长骆鹏亲自劝降,向暄横眉痛斥:“你这狗东西,有什么脸来跟我说话!”说罢,抄起身边方凳向骆鹏砸去,吓得骆鹏狼狈而逃。宝庆工人闻讯,欲劫狱营救,向暄闻知,撕破衣服写下血书:“切莫冲突,以免祸延”,甘愿牺牲个人以保存革命力量。

1927年7月2712时许,向暄在邵阳县城协操坪英勇就义,时年27岁。

 

26、蒋砚田

 

蒋砚田(18981931),今五峰铺镇仁湾村人。幼年勤奋好学。1919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积极参加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师毕业后,蒋砚田和向暄、彭仲泽受中共湖南湘区区委委派回邵阳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任教于宝庆县高小。他在校外创办平民夜校,宣传革命真理。1925年秋,宝庆县第一个党小组成立,蒋砚田是小组成员之一。10月,中共宝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蒋砚田负责党的组织工作。19266月,蒋砚田受组织派遣,在南乡五峰铺一带开展农民运动。经过调查考察,他写了《农村生活记》一文,深刻揭露了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他以作新小学为据点,在教师中发展党员。19266月组建邵阳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五峰铺仁湾支部,并成立南乡第一个村农民协会——板桥村农民协会。同年9月,蒋砚田在下花桥海龙山主持召开第十学区党团员和农运骨干大会,部署农运工作。会后,谷洲、下花桥、五峰铺等地20多个农民协会相继成立。南乡农会在蒋砚田领导下,废族规、破神权、毁庙宇、烧菩萨、禁牌赌、封鸦片、剪辫、放足,搞得轰轰烈烈。农民协会还夺取团防局枪支,成立农民自卫队。并将贪官污吏蒋时珍和土豪莫默泉关进宝庆监狱。10月,宝庆县农民协会成立,蒋砚田任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

“马日事变”后,中共宝庆执委在青云街玉皇阁召开全体党员会议,蒋砚田作形势报告,与书记彭仲泽一起,部署农军和工人纠察队援攻长沙,并准备上四明山打游击和转移党的领导机关。不料,土匪陈光中从益阳、新化突袭邵阳,解除了工农自卫武装,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和工农运动骨干。彭仲泽和蒋砚田在北塔庵紧急商议后,决定暂停党的集体活动,疏散隐蔽。蒋砚田化名陈云禄与蒋昨非、蒋如、蒋茂田等7人避走常宁矿山和湘桂边境的武冈、城步、洪江、资源等地。193010月,蒋砚田冒着生命危险,投奔红军。1931年春,在一次战斗中牺牲,是年33岁。

27、塘田战时讲学院

 

19386月,吕振羽受中共湖南省工委派遣,回家乡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培养抗日干部。吕振羽回乡后,在开明士绅、原区立小学校长吕遇文的帮助下,借用塘田市席宝田(清末太子少保,东安县人)别墅为校址。并利用统战关系,邀请国民党政府司法院副院长覃振挂名担任院长,国民党湖南省参议会议长赵恒惕任董事长。中共湖南省工委还先后委派张天翼、曹伯韩、杨卓然、雷一宇、李仲融、林居先、游宇、阎丁南、王西彦与吕振羽一道到塘田战时讲学院工作。吕振羽任学院副院长(实际为创办人和领导者),张天翼任教务长,吕遇文任事务部主任。学校成立了党支部和党的三人小组,杨卓然任党支部书记,吕振羽、游宇、阎丁南为党的三人小组成员。9月上旬,塘田战时讲学院正式开学,首期招收学员120余人,分研究一班、研究二班和补习班3个班。1939年春又招收研究三班和补习二班。

塘田战时讲学院以坚持抗战和持久战教育、培养抗战干部为办学方针,学员来源有工人、教师、失业军人,主要来自省内各县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学院除正常教学外,还深入农村,开展校外抗日救亡宣传,办识字班,上街演戏,教唱革命歌曲,活动地区扩展到塘田市周围的白仓、黄亭市、回龙寺、塘渡口等地,影响巨大,被称为“西南抗大。”

193811月,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薛岳担任湖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后不久,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部长、CC派头目陈立夫电,要求查办塘田战时讲学院,薛岳即电令湖南第六督察区专员李琼和保安司令岳森查明具复,李琼、岳森又转令武冈县长林拔萃查办。林拔萃同情塘田战时讲学院的抗战教育,对查办令有意拖延。但在薛岳的再三督催下,国民党武冈县政府于1939420发出布告,并派兵3个连包围了塘田战时讲学院,勒令解散,塘田战时讲学院被迫停办。

塘田战时讲学院被迫解散后,吕振羽根据中共湖南省工委的指示,在距塘田市不远的油塘村举办建党训练班。以后又在建党训练班的基础上成立中共金称市地下党支部,吕振羽的夫人江明为金称市地下党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

塘田战时讲学院存在的时间虽只有7个多月,但培养了大批革命青年,播下了革命火种,在党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现在,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已被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28、吕振羽

 

吕振羽(19001980),今金称市镇溪田村人。1921年,吕振羽考入湖南工业专门学校(后改湖南大学工科),在校期间,他与当时湖南学生联合会秘书长夏明翰相识。经夏指点,常去湖大法科听李达讲授新社会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67月,北伐军光复长沙,刚由湖大工科结业的吕振羽投笔从戎,随军转战江西。“四·一二”事变后,吕振羽东渡日本,在明治大学攻习政治经济学。1928年秋抵北平,在民国大学和朝阳大学任教,主编《村治》月刊,提倡“乡村自治”。1929年底,与中共地下党员刘侃、杨刚、刘思慕等人创办《新东方》杂志,成立“东方问题研究会”。“九·一八”事变后,任“自由职业者大同盟”书记。期间,写成《中日问题批判》和《最近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上册),被国民党列为“共党书刊”予以查禁。1934年,吕振羽写成《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商时代的中国社会》两书,首创殷商奴隶说和西周封建说,与李达、黄松龄同享“红色教授”之誉。193511月至次年8月,受中共北方局刘少奇和周小舟委托,赴南京与国民党代表曾养甫、谌小岑进行国共合作抗日的谈判。在谈判间隙,完成《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做了系统描述。19363月,经周小舟介绍,吕振羽加入中国共产党。

“芦沟桥事变”后,吕振羽奉命回湘组织“湖南文化抗敌后援会”,并与翦伯赞等人创办“中苏文化协会长沙分会”,出版会刊《中苏文化》,同时出任民国大学教授。1938年夏,吕振羽受中共湖南省工委派遣回家乡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汇集张天翼、李仲融、曹伯韩、王西彦等大批著名人士,实行坚持抗战、坚持持久的战时教育。7个多月后,国民党当局用武力解散“塘田战时讲学院”。吕振羽奉命转入农村,领导组建武冈、新宁、洞口、城步、绥宁等地地下党组织。19398月,吕振羽奉调重庆,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理论、历史研究和统战工作,并受聘为战时迁渝的复旦大学教授。19412月,他的《简明中国通史》(上册)在重庆完稿。“皖南事变”后,吕振羽奉调苏北,执教于中共华中局党校。19423月,先后任刘少奇政治秘书和学习秘书,与夫人江明随刘少奇长途跋涉近万里,抵达延安,在中央研究院任特别研究员。日军投降后,吕振羽调赴东北。19472月,他的《中国民族简史》脱稿,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定为干部读物和高校教材。

全国解放后,吕振羽历任中共辽东省委常委、大连大学和东北大学校长、东北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央高级党校兼任教授和历史教研组顾问。1963年,吕振羽蒙不白之冤,身陷囹圄10余年。在狱中,他在旧报纸上写了20多万字的《读史随笔》和上千首诗词。1975年,经邓小平批示,吕振羽被释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吕振羽的冤案平反昭雪。1980年,因病逝世。

吕振羽从事史学研究50余年,辛勤笔耕,著书10余部,撰史评、史论130余篇,共400余万字,对中国的社会史、经济史、思想史、民族史均有广泛性的研究、首创性的成果,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29、邵阳县人民的抗日斗争

 

19448月,日军一一六师团进犯邵阳。驻邵国军“辉煌部队”所属七十四军、一〇〇军自界岭、佘田桥(今属邵东)、五峰铺等地绵延百余里布防,战斗失利后向雪峰山地区撤退,仅留七十四军两个团防守邵阳。9月上旬,从衡阳东来之日军,侵入邵阳东乡佘田桥、峦山岭、黑木洞(皆属今邵东县境)等地,然后转道仙槎桥、渡头桥、板桥进逼邵阳城区,防守在东塔山阳基岭的国军五十七师刘彦卿连与敌展开肉搏战,反复冲杀,全连战士生还者仅3人。从永丰南犯的日军,在东乡界岭被国民党军阻击,改道龙山、黑田铺、陈家坊、高桥、小庙头,至铜柱滩与国民党军激战后经酿溪,过洋溪桥进逼邵阳城郊。从祁阳、东安进犯邵阳的日军,先后窜入塘田市、白仓、谷洲桥、九公桥等地,其一部由东安芦洪市进犯塘田市,被守军击退后,又增加后续一部,再行来犯,战斗甚为激烈。这一路日军迂回至神滩渡,在新渡口惨杀国军伤兵200余名,途中杀害散兵数十人,驻北塔之国军未及设防,即被日军全部杀害。日军还在白沙洲资江河边杀害俘虏100余人,水上浮尸累累,惨不忍睹。926,日军强渡资江,国民党守军五十七师某团与日军反复争夺高地。102午夜,日军从城南跨鹤岭冲破缺口入城,占领六头岭、火神庙等高地,守城国军全部牺牲,邵阳沦陷。日军占领邵阳后,大肆烧杀掳掠。期间,邵阳县(旧境)有1. 56万人被杀,有14. 18万人受伤或受害,有2. 57万栋房屋被烧,抢走粮食85. 01万担,杀害耕牛6. 83万头。

日军占领邵阳县的近一年时间内,邵阳人民抗击日军的战斗一直持续未断。今邵阳县境内,1944年农历十一月十六日,宝南、屏藩联乡大队长伍励中派队员4人到利吉塘雨花庵下亭子边,诛杀汉奸、伪维持会长唐九如和联络员银文明。是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伍励中率6名队员,乔装突袭划船塘(现属邵阳市郊区)日军,仅战5分钟,毙敌12人。1945年农历五月十五日,驻防资江沿岸的国军余部陈霭夫连约100余人联合当地回、汉群众车华峰、车百如、罗瓦匠等50余人,乘夜突袭驻牛家庄的日军,毙敌20余人,击伤30余人。1945年农历五月初二至十三日,金江乡枇杷铺(时属东安县)吴铠琴组织抗日自卫中队,自任中队长,先后击毙日军13人,打伤日军 32人,活捉日军8人,营救出被抓去的乡亲20余人,吴铠琴在追歼逃敌的战斗中牺牲。

1945年8月14,日本侵略军无条件投降,境内日军于邵阳集结,向衡阳方向撤退回国。



30、白仓起义

 

1949年2月22,原武冈县四望乡(今属白仓镇)乡队副莫新春和进步青年唐道光、李梦麟在白仓镇发动武装起义,一举缴获白仓警察所和白仓、塘田市联保队的全部枪支弹药,于次日凌晨开往城背(今属河伯乡)组编,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第九支队”,莫、唐、李分别被推为支队长、政委、参谋长,下编3个战斗中队,1个警卫分队,有人枪200余。起义部队占据山高林密的五皇冲、源头一带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对付敌人的围剿,同时派人寻找中共组织。225,国民党邵阳保安司令张伯侯率邵阳、武冈、新宁3个县的8个警察中队,共千余人枪,分3路包抄莫部。莫部利用有利地形重创来犯之敌,战斗中3名战士牺牲。3月,中共邵阳中心县委派党员莫昆洲与莫部取得联系。6月,中共湖南省工委正式授于起义部队“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中第二支队第三团”番号(以下简称三团),任命莫新春、李梦麟为正、副团长,江鹜、曾明洲为正副政委,并陆续派地下党员参与部队领导工作。部队乘势解除双清、古峰、金龙、长乐、紫云、惟一等6乡武装,收缴枪支600余,队伍扩大到1000余人。6月中旬,国民党军一九七师五八九团抢夺民船自武冈顺水而下,企图偷袭三团防区双江口。敌强行登岸时,遭起义部队第三中队顽强阻击;窜扰长冲时又遭第五中队拦路截击;敌军逃窜时,一个班携武器向三团投诚。8月,白崇禧从广西抽调三五师两个美械团,又调来武冈张云卿的警察大队、王心安的自卫总队和蒋寅宾的自卫大队共计5000人枪,对三团进行第三次围剿,邵阳警备司令、邵阳专署专员丁廉亲临白仓指挥,企图一举消灭三团。三团根据中共邵阳中心县委和湘中二支队的指示,保存实力,避敌主力。89,桂军某团进攻四望山的黄伏园,三团转移东安大盛桥。3天后,敌军从白仓、大盛桥围攻三团,三团转移到四明山区与吕慎部队取得联系,后又化整为零,转移到白仓根据地一带。敌人收买地痞、流氓、土匪带路,在雷神观(今属黄塘乡)包围三团第一大队,激战中,三团伤亡10余人。10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入湘,敌军开始溃逃,三团在塘田市、杨田、一渡水等地截击敌人,俘敌官兵100余名,缴获枪支60余支、美制电台一部。邵阳、武冈相继解放后,三团即开往武冈县城进行整编。

31、下花桥五龙岭战斗

 

1949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一军一二二师三六五团某营奉令追歼向广西逃窜的白崇禧残部赖仓民团,三六五团某营从界岭(今邵东)分兵三路包抄敌军。109(农历八月十八日)凌晨,左路部队从十里牌速奔马栏山,右路部队从十里牌经修竹亭、勒马坳、火烧田直插李家山。两军在下花桥李家山亭子遭遇,解放军步步逼进,赖仓民团边战边退,最后被压缩在五龙岭一带,凭借3号高地,负隅顽抗。解放军四面包围,发起猛烈攻击,战斗十分激烈。这时,在诸甲亭的解放军,闻讯后即轻装行军,下午两点赶至五龙岭南面高地,对赖仓民团实行合围战斗。战斗从上午9时开始,下午4时结束。敌军除团长赖仓民率小股残兵逃走外,其余全部被歼,解放军亦伤亡数十人。解放后,中共邵阳县委、邵阳县人民政府在这里修建了下花桥五龙岭战斗阵亡烈士纪念碑。

 

32、邵阳解放

 

19499月,中共邵阳县工委和湘中二支队就开始筹备迎接邵阳解放的工作。106,白崇禧被迫下令全线撤退,县工委和湘中二支队的领导立即将部队相对集中,动员群众做好支前工作,迎接解放。

中共邵阳县城市支部通过商会筹集了入邵解放军所需的粮食和各种物资,为部队安排了宿营地。108晚,邵阳的国民党军队从城区全部溃退,县工委通过商会组织巡逻队,维护社会治安,并组织党员和进步人士在全城各处张贴《中华人民共和国布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十大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让城区人民了解共产党的政策,稳定人心,稳定工商界,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10月10,邵阳解放。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这一天,邵阳古城一派节日气氛,各商店门前都悬挂着鲜红的国旗,沿街张贴了欢迎解放军的标语,工农学商各界欢迎队伍一队一队涌向汽车站,沿街挤满了兴高采烈的欢迎人群。上午10点左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九军一四五师的先遣部队以军乐开道,高举国旗、党旗、军旗,肩扛迫击炮、机关枪,分四路纵队从五里牌开始,沿着潭宝公路,经邵阳东门汽车站(今广场)、儒林街、东直街、青龙桥、西直街,直达南门口导群中学操坪。随后入城的还有四十五军、四十九军、南下邵阳地委和县委的干部以及湘中二支队部分指战员。欢迎人群高举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敲锣打鼓,扭着秧歌,燃放鞭炮,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等口号,隆重欢庆邵阳解放。

10月13,南下中共邵阳县委和邵阳地下党组织会合,建立新的中共邵阳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钟石代理县委书记,白希清任邵阳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



33、析划新县

 

邵阳解放后,于19503月,将原武冈县东部的古峰乡(今金称市镇和河伯乡一部分)、四望乡(今白仓镇、塘田市镇、河伯乡各一部分)、金龙乡(今黄塘乡和白仓镇一部分)、长乐乡(今塘渡口镇)、双清乡(今霞塘云乡和黄亭市镇各一部分)、唯一乡(今蔡桥乡和长乐乡)划入邵阳县。这时,中共邵阳地委根据中共中央中南局和湖南省委的指示,筹备调整邵阳县行政区划并拟将邵阳县城迁出邵阳市。19507月,从邵阳县分出市区建立邵阳市,为县级市。1951年,在邵阳县东部设立邵东办事处,北部设立新邵办事处。19522月,正式析划为邵东县和新邵县。

1950年春,中共邵阳地委就开始进行新邵阳县县城的选址工作。当时由白希清主持,成立邵阳县新县治选址工作组,初定县城选址目标为五峰铺、白仓和塘渡口3处。新县治选址工作组经过实地考察和反复比较后认为,虽然当时塘渡口的集镇规模不如五峰铺和白仓,但塘渡口处于全县中心位置又有相当丰富的水资源,加之在当时县内尚未通公路的情况下,塘渡口有比较便利的水路交通,最后确定新县城为塘渡口。塘渡口是明代时,因唐姓人在此修了一个渡口而得名,初名唐渡口,后讹为塘渡口。被定为县城时,仅在沿河有一条宽约4、长不足400的小街,店铺80余家,人口不满一千。195111月,邵阳县县治从邵阳市迁往塘渡口。开始了以塘渡口为县治的新邵阳县的历史,白希清为划县后的第一任县委书记,伍魁元为第一任县长。自此,新邵阳县的人民在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下,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白手起家,进行着翻天覆地的革命和建设,把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邵阳县,推进了历史新纪元。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温馨提示:匿名发表不需要注册.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A天南地北邵阳人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帮建网站  |  友情链接  |  网站盟联 | 免责声明

       电话:0731-4129945    QQ:768754732    邮箱:768754732@qq.com  湘ICP备15003355号-2    技术支持:长沙鼎誉网络